東北網7月6日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去年以來,拜泉縣積極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村莊清潔行動等,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初顯——村容村貌『亮』起來,農民生活方式『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人居環境新格局漸次展開。
每逢周末,拜泉縣鄉村裡的各種農家樂、采摘園內都會吸引不少百姓游玩。歡聲笑語下,目之所及家家戶戶庭前屋後瓜果飄香。綠水青山掩映下的鄉村美景,儼然成為了城裡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過去,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鄉鎮大包大攬,導致『上熱下冷』。從去年開始,拜泉縣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鼓勵百姓投工投勞,開展房前屋後和村莊公共空間環境整治,『乾部賣力乾,群眾甩手看』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前段時間,一場轟轟烈烈的村莊環境整治評比正在拜泉縣長春鎮舉行。『我家門前的衛生哪一點不合格?按照村裡和鄉裡的要求,我天天打掃,請重新給我家打分。』長春鎮民生村村民王慶傑有些著急。
『不急,我們等一下還會組織檢查,再到你家房前屋後看看,如果達到了要求,我們會給你改過來。』考評的鄉鎮乾部耐心地解釋道。
據了解,拜泉縣每個月都會組織全縣186個行政村開展衛生評比,並由駐村乾部、黨員、村民代表,對每家每戶的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打分,將評比結果分為紅、黑兩榜進行公示。看到別的家都是『紅榜』,少數上了『黑榜』的家肯定坐不住。
以往,村民自覺維護衛生的意識較差,垃圾隨地亂扔,時間一長,房前屋後成為了垃圾場,雖然日子富裕了,但是環境衛生卻始終困擾著鄉村振興的腳步。拜泉縣委副書記付先鋒深有感慨地說:『只有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纔能讓整治成果不變質,從而推動鄉村振興的腳步不斷加快。』
為了能夠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拜泉縣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來打,並制定了《拜泉縣農村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和《2020年拜泉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把整潔、衛生、環保、美麗作為底線要求,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拜泉縣還通過探索,解決了農村柴草垛亂堆亂放的新路徑。拜泉縣永勤鄉永勤村黨支部書記張洪告訴記者,農村柴草垛出村出屯一直是農村人居環境老大難問題,今春以來,全縣通過村裡投入一點,農戶自籌一點,利用家家戶戶建造『鐵罩棚』這種鐵皮蓋、支柱式罩棚的方式,實現了柴草垛歸整堆放,村容村貌整體上實現了和諧美觀。
張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老百姓用塑料布蓋柴草垛,每年也得幾十塊錢甚至上百,並且一年一換。建這種鐵皮棚一勞永逸,防雨防風,造價纔1500元,農戶能夠接受。如果再做簡單一點的,造價會更低,易於推廣,這樣就有效解決了柴草垛亂堆亂放亂刮的『老大難』問題。
拜泉縣還結合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契機,重點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回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糞便墊料四周還臼』等經濟適用的技術模式,推廣糞污與作物秸稈按適當比例混合發酵技術,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堅持遏制偷排偷倒現象發生。
經過一年多的攻堅克難,拜泉縣的農村人居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鄉村環境更美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拜泉縣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決心、『滴水穿石』的堅定毅力,全力以赴推動人居環境整治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