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河縣水發龍能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設現場。

哈爾濱谷潤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黑龍江日報7月9日訊 在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木蘭工業園區,生活垃圾、秸稈稻殼,經處理變成生物天然氣和電能熱能;現代化的發酵工藝制成腐熟菌劑,讓秸稈腐熟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保護黑土層;采用純天然稻殼淀粉合成方法,制成纖維新材料,首創稻殼纖維系列產品出口海外;傳統中藥飲片轉型昇級為新型中藥配方顆粒飲片,填補省內空白……一系列循環高效的生態經濟新產業,正在成為通河縣綠色低碳產業新生態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通河縣把發展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產業作為貫通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路徑和主要抓手,在招商引資、招纔引智、傳統工業改造、現代農業培植等方面聚焦發力,引進循環經濟項目,打造循環經濟帶,取得顯著成效,並成為我省唯一一家『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
變廢為寶秸稈循環經濟初露崢嶸
炎炎夏日,走進水發龍能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日處理600噸生活垃圾的二期工程正在進行鍋爐主鋼架安裝。公司副總經理韓佳磊向記者介紹,龍能公司投資建設的通河縣龍能生物質氣、熱、電聯產項目一期工程2016年建成投產,每年可利用秸稈3萬噸、生活垃圾4萬噸。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經過沼化及焚燒處理後,年產生物天然氣350萬立方米,年發電2500萬度,同時為通河工業園區提供集中供熱,以及為園區企業提供20蒸噸/小時的供汽服務。
談起變廢為寶的效益賬,韓佳磊說,項目二期工程完工後,將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380萬元,年利潤總額2200餘萬元。如果按照國家生物天然氣示范項目補貼標准,企業將在3年內完成項目投資回收。
韓佳磊介紹說,公司在完善主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的同時,按村收集、鄉轉運、廠處理的方式,在通河縣域內的幾個鄉鎮建設7座垃圾中轉站,實現了對通河縣境內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二期項目年底建成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將輻射方正、木蘭、依蘭等縣域。
在哈爾濱谷潤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生產車間裡現代化的發酵工藝設備正制備秸稈腐熟菌劑。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引進美國先進技術,采用液體深層發酵工藝制備腐熟菌劑,目前已建成4條生產線,年產量為2000噸。腐熟菌劑可以直接噴灑,腐熟後實現秸稈還田,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避免因為焚燒而導致的土地焦化和大氣污染,還可以增加土地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今年,這一方法將推廣到100萬畝。
為探尋稻殼的利用之策,通河縣工業園區引進了殼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殼氏纖維產品加工項目,專注研發和生產天然稻殼纖維新材料,產品通過歐盟標准檢測,總產值達1000萬元。
據了解,為助力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通河縣在全縣8個鄉鎮建設秸稈收儲運中心點,通過制造生物質有機肥、生物質顆粒、有機碳等,實施秸稈收儲、稻殼發電、稻草板材、秸稈燃氣、燃油、秸稈有機肥等循環經濟項目,彰顯了循環利用、低碳環保、變廢為寶的綠色發展綜合功能。目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可達85%以上,總產值實現9億元,年均增加農民收入2000元。
深挖細掘林下循環經濟闊步前行
數據顯示,通河縣森林覆蓋率74.6%,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近年來,通河縣深耕林下循環經濟,全縣大果榛子種植達20萬畝,成為全國大果榛子第一縣。全力打造全國農業標准化示范縣,狠抓林藥種植,培育林下靈芝120萬段,食用菌2億袋,中草藥種植15萬畝。重點推進林下有機循環經濟產業,取得了豐碩成果。
記者來到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的黑龍江北草堂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擁有3.1萬畝中草藥種植基地,7萬平方米生產加工車間和科研中心,2萬平方米養殖基地。公司韓經理告訴記者,北草堂以國內知名藥企為依托,引入高端科技人纔,形成了北藥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中醫藥產業鏈,並研發生產了中藥配方顆粒,即新型中藥飲片。未來,北草堂將建成智能化高科技型綠色國藥基地。
強化服務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疫情期間,園區幫助我們對接銀行,爭取到了企業急需的貸款,緩解了資金壓力,企業復工後很快實現了滿負荷生產。』通河工業園區企業、黑龍江百家得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林說。
聚焦打造綠色低碳產業新生態,通河縣聚力服務園區企業,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通河縣循環經濟辦公室主任趙金良告訴記者,通河縣每位縣領導包保一個企業,定期為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園區為每個企業確定一名聯絡員,每周到企業走訪一次,為企業代辦各類審批服務。『企業需要到政府部門辦理的任何一件事,只需與聯絡員溝通,無需自己跑腿,可以專注企業自身發展,企業落地後成長很快。』
據趙金良介紹,工業園區闢建了循環經濟產業園和創業創新產業園,形成了三區兩園的空間布局。2018年,投資5700萬元建設了5萬平方米循環經濟創業創新小微企業孵化器基地,綠色低碳可循環項目,投入設備即可投產達效,達到了築巢引鳳的效果。針對不同企業,實行『一事一議』,按企業需求給予各項優惠支持,以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優質服務,解決企業入駐和發展難題,目前,已有多家循環經濟企業入駐。
趙金良表示,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招纔引智力度,主動出擊,爭取循環經濟示范縣國家特殊的補貼政策,為企業『輸血』,推動全縣綠色低碳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學習外地循環經濟示范縣的先進經驗,延伸循環鏈條,創新循環模式,讓低排放、低能耗、可循環的新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刷新思想觀念,提高資源節約共識、區域品牌共識、企業品牌共識,吸納更多企業到通河投資,做強綠色低碳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