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1日訊 社會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晴雨表』。近年來,我省始終高度重視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從2003年開始,連續制發了3個五年規劃,不斷提高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能力水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以後,我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運用多種智能化手段,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創新治理方式,從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龍江社會治理新格局。
調解、化解、乾預——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力爭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世間萬物的解決之道宜疏不宜堵。
在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的道路上,我省始終堅持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公安廳、省信訪局等多家單位『攜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省直政法各單位和有關部門在訴調對接、公調對接、訪調對接方面制定出臺一系列文件,搭建起『三調聯動』的制度體系。
2019年,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省信訪局聯合開展全省『迎國慶、促穩定』人民調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8656件,調解糾紛27930件,化解信訪糾紛1876件,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安全穩定社會環境。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高壓力,人們的心理健康也必須關注。
我省推動牡丹江市承接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任務,實行政法、衛健雙牽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聘請44名專家組成指導團隊,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我省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
有矛盾糾紛怎麼辦?多元化解機制來解決。
2018年11月,省法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等11家省直單位聯合制發《關於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若乾意見》,明確訴調對接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內容及程序等工作規范。全省法院依托訴訟服務中心建立訴調對接中心,發展調解組織1215個、特邀調解員2956人,將有利於糾紛化解的各類組織和各界『能人』請進來,打造出『華姐調解室』『說和人老李調解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訴前調解室,為社會力量走進法院化解糾紛提供專門場所。
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展訴訟外調解,方便當事人『一網解紛』。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系統依托平臺多元化解案件總數為21931件,成功調解13936件。
省公安廳還著力提昇公安機關組織動員能力和發動群眾參與安全防范、巡邏防控、維穩安保、矛盾化解、應急處突等工作能力,全省已建治保會等群防群治組織1.8萬餘個。同時,不斷完善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工作機制,大力充實派出所警力,全面加強警務輔助人員隊伍建設,近三年充實派出所警力3422名,充實城區、城關鎮輔警21618人。省公安廳、武警黑龍江總隊聯合下發通知,制定實施工作規范,啟動1、3、5分鍾快速反應圈284個,日均投入巡邏警力1.8萬人次,有效提昇街面見警率和現行違法犯罪打擊能力,有力保障了社會治安平穩。
防控疫情、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食藥安全——全方位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
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是社會安定、社會秩序良好的重要體現,是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省以防控疫情、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食藥安全等方面為『抓手』,全方位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省委政法委加強依法防控疫情機制建設,建立起日報告、周分析、月研判制度,把『大數據+網格化』作為阻斷疫情的基礎性、前沿性工作,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把控,加強統籌調度、多措並舉、周密部署。組織村(社區)乾部、網格員對轄區內所有住戶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和重點動態跟蹤核查,不留死角,有效遏制了疫情擴散和蔓延。
省委政法委部署全省政法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制定出臺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具體措施,為全省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精准法律服務和有力法治保障。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聯合出臺《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實施意見》,加強協作配合,形成依法打擊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工作合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具體措施》要求,有關職能部門在食品監管、生產、流通、抽檢、特殊食品等重點環節加大管控力度,制定大量規范性文件,積極構建覆蓋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食品安全社會治理各領域的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全省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藥品監管實行『承諾即許可』制度,將《藥品經營許可證》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換發時限由90個工作日大幅壓縮至5個工作日,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推進『信用監管』。出臺《黑龍江省藥品生產企業量化分級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及《黑龍江省藥品批發企業量化分級分類監督管理辦法》,有效整合了現有監管資源,優化我省藥品監管資源分配和利用。
我省還加強應急管理體制建設和管理制度建設,建立了多個職能部門防災減災救災合作聯動工作機制。省公安廳、省煤管局、煤監局、工信廳制定出臺《黑龍江省礦山企業涉及民用爆炸物品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辦法》,進一步明確各監管部門職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完善舉報獎勵制度,有效解決爆炸物品管理『最後一公裡』管控難題。
黨的領導、自治、法治和德治——完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基層工作的重心是社會治理。
近年來,我省強化黨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推動落實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全省1358個鄉鎮(街道),配備政法委員1175名,配備率為87%。通過調整撤換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村黨組織書記、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轉化昇級,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我省還注重發揮自治、法治、德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有效作用。省民政廳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規范全省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的通知》,注重發揮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為健全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橕。香坊區哈量三社區『356協商議事工作法』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十個典型工作法之一。延壽縣新建村等4個村獲得批准,成為全國『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單位。
省司法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了《關於建立大調解工作機制的意見》,公共法律服務制度日趨完善。
各市(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共建成實體平臺1350個,全省年均辦理法律服務事務達94.6萬件。『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全面昇級,已覆蓋全省13個市(地);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於2018年正式運行。2019年,全省鄉鎮、街道個人調解室實現全覆蓋,數量現已達到1319個,位居全國第一。全省58個村(社區)被司法部、民政部重新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我省還廣泛開展以『引領風尚·鑄魂龍江』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城鄉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讓全社會正氣充盈。
大慶市在全市推廣讓胡路乘風街道倡導『家』文化的經驗做法,鼓勵社區與全體居民一道立家訓、制家規、樹家風。鶴崗市在全市創建孝心示范村活動,推進移風易俗,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抵制封建迷信,弘揚時代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