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
大慶市龍南醫院介入科醫生姜叡
奮戰在抗疫一線
在網絡世界中
他化名『真熊初墨』
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
創作了網絡都市小說《手術直播間》
用網文的形式『直播』手術
構建醫者和讀者所期
構築向上向暖的力量
作品的真實性讓網友感嘆道:『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醫者仁心,了解了醫生的無奈,我也想成為主角這樣的醫生。』更引發了網友對抗疫醫生們的關注,『書中看到了醫生的工作環境和日常生活,要為白衣天使加油。』
一起了解寫作背後的故事
醫生『本色出演』寫醫療文
《手術直播間》從上架到完成,520天,更新629萬字,日均更新字數超過萬字,長期高居閱文總暢銷榜前列,累積獲得475.77萬總推薦、8863周推薦,影視版權已售出……而網名『真熊初墨』也憑借此作品拿下2019年度網絡文學『十二天王』中的『2019都市最強新人王』稱號。
『一位醫生的第一部網文作品。連續半年位列閱文總月票榜前十,都市品類前三。長期高居閱文總暢銷榜前列,憑借現實中的專業與經驗造就都市最強新人。影視版權已售出,真熊初墨一書成名!』『2019都市最強新人王』推薦詞中如是寫道,『真熊初墨』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醫生,憑借現實中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醫學經驗,『本色出演』寫網文,作品一經上架,長期高居閱文總暢銷榜前列,影視版權業已成功售出,這在新人作者中實屬罕見。
70後的姜叡,在網絡文學圈算大齡作者,也是網文的第一批讀者。
『這麼多年,我寫過的東西得有1000萬字了。』姜叡告訴記者,寫故事是他保持了二十多年的業餘愛好,大學期間就寫了10萬字,給《科幻世界》投過三次稿,但都被退回來,2011年起,他開始動筆寫玄幻小說,嘗試在多個網絡平臺發文,也都石沈大海了。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即便被退稿,姜叡依然堅持寫作,筆耕不輟。終於,在2018年迎來了轉機。
『我在網上看到醫療文有一種新的模式,叫「系統流醫療文」,再加上那時候我在看美國電視醫療劇《豪斯醫生》,便嘗試著寫自己駕輕就熟的醫療主題,看會不會有人喜歡。』姜醫生坦言,最開始他也預感到《手術直播間》能火,但是沒想到能這麼火,『除了月票第一,能拿到的成績也基本都拿到了。去年9月份,這本書的影視版權賣給了巢響國際。』
構建醫生夢寐以求的世界
《手術直播間》講述的是主角鄭仁被『系統』附身後,進入了『昇級打怪』的過程,從最基礎的闌尾切除手術開始,不到一年,就可以成功完成宮內介入手術、心髒連體嬰分離手術、二次換瓣手術、子彈栓塞等高難度手術,從一個小小的住院總醫生迅速成長為頂級名醫的故事。
『真實的世界往往很殘酷,醫生們面臨的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演習,每一次診斷、手術,都要負起責任。而我的小說,構建了一個廣大醫生們夢寐以求的世界。』姜醫生介紹說,書中的『系統』,像是住在鄭仁身體裡的AI人工智能醫生,它可以給與鄭仁30分鍾巔峰體驗,幫助他完成完美手術。
不僅如此,『系統』還賦予鄭仁一雙透視眼,讓他只消看病人一眼,就能准確診斷出病因,不需要做任何檢查,妙手回春,救人無數。即使手術失敗,也不會有醫患糾紛,只需要通過3D打印模擬仿真人再次練習就可以。
醫者仁心為小說注入暖流
當醫學與文學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事實上,在姜叡之前,雖然網絡文學中也有關於醫療題材的小說,但幾乎都是全職作者的創作,像他這樣『本色出演』的少之又少。
『案例,是這本書最大的賣點。』姜叡坦言,最初走的是玄幻路線,讀者們慢慢就看膩了,這讓他不得不變換思路,開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同學、醫療學術會上分享的案例,參考《新英格蘭》《柳葉刀》等醫學雜志上的文章,引入病例討論,寫醫生與疾病斗智斗勇的過程。
姜叡說,書中有一個因外傷導致心髒驟停的患者,就是他2003年在胸外科工作的時候,遇到的真實案例,『患者被送到醫院時還有心跳,就在衣服一撕一剪之間,心跳已經沒了。我就直接用手術刀把胸腔剖開,捏著心髒做手術……』
引入案例,不得不涉及大量的專業名詞和操作手段。然而,《手術直播間》並沒有因此與讀者拉開距離,反而備受熱捧。就像一位讀者寫的那樣:『《手術直播間》的作者本來就是一名醫生,書中穿插的病例都有現實依據,手術過程的描繪更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這種閱讀體驗很難得。』
在姜叡看來,《手術直播間》之所以受讀者青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主角鄭仁的醫者仁心,像一股溫泉源源不斷地將熱流注入到冰冷的網文中,讓這本書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撥響了百萬粉絲情感共鳴的琴弦。
除了醫學案例化用之外,書裡的一些角色也有原型,比如姜叡的同學劉旭之——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呼吸科醫生。疫情期間,劉醫生還曾赴武漢協和醫院支援。雖然書中沒有提到他馳援武漢一事,僅以普通大夫的角色出現在一個故事中,但當粉絲知道劉醫生的真實身份和事跡之後,紛紛為他點贊。
網文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2018年10月26日到2020年3月28日,歷經520天,《手術直播間》完本。在寫「全書終」的那刻,我的書桌前也和鄭老板、小石頭的時間同步——午後,陽光大好。』在完本感言中,姜醫生寫道。
書中,已是癌癥晚期的男孩小石頭,做完手術後,與鄭仁撞拳。小石頭最後好沒好?姜醫生為讀者留下一個懸念,也是留下一個希望,似午後的陽光,暖暖的。
『希望醫患關系能永遠如此和諧、融洽,醫生和患者是站在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敵人」始終都是疾病,這是這本書的主旨,也是真正想要表達的感情。』作為從業20年的高年資醫生,姜醫生見過太多讓人感傷的故事,深知醫生的無奈與無力——人,不可能一直活著。因此,將書的主題鎖定在人類和疾病的斗爭上,而故事的結尾,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比如,抗震救災情節中,鄭仁在飛往災區的飛機上寫下遺書,看哭了很多讀者,而在凱旋前,醫護人員合影,身後院牆上是紅底白字的條幅,上面寫著『偉大的中國人民戰無不勝』,讓無數讀者內心充滿力量;ICU收治的一個先心病女孩,家人簽字放棄搶救,故事以拔管時女孩用牙咬著氣管插管的場景結束,這樣的結尾給人以生的希望,也彌補著現實中無法挽回的遺憾。
姜叡表示,接下來他還會在網上再開一本新書,題材依舊和醫療有關,全書大約500萬字。『變的是時間、是生活,不變的是對治病救人信仰的堅持,和「寧可架上藥生塵,但願世間人無恙」的期望。』姜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