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訊(記者 周秘)『看,這是我去年改裝的水稻播種一體覆土機,有了它,以前8個人乾2天的活現在4個人乾1天就完成了。』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水稻種植科技示范戶董金福笑著說。

今年60歲的董金福是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職工,經營著600多畝水田,是一名老『莊稼把式』。在幾十年的務農生涯中,董金福根據一線生產實際需要,不斷改進農機農具,方便了職工群眾工作,也為農場發展生產和技術推廣做出了貢獻。
近幾年,梧桐河農場有限公司加大了農業標准化管理,需要在秋天整地、備土。在一次檢查收割機工作情況時,董金福受到收割機上篩子的啟發,將篩子、液壓缸、車斗組合在一起,用液壓調節篩子的角度,通過機械抖動篩子完成篩土工作。只需兩個人操作,十幾分鍾就可以篩3立方米土,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此前,根據播種車的構造原理,董金福還改裝發明了大棚快速播種機,以前手拉式播種車3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量,現在只要3個小時就能完成。去年1月,董金福改裝的水稻播種一體覆土機已經獲批國家專利。
董金福不僅每年都被農場評為優秀黨員、工會積極分子、致富能手,還被授予管理局勞模光榮稱號。農場鼓勵支持他創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利用這一平臺,董金福帶動了一大批勞動模范為大家做技術推廣,提高綠色種植水平。董金福采用互聯網+定制農業的模式種植水稻,2016-2018在水稻成長期以每畝1萬元私人定制給遠在大連、寧波等地客戶,畝效益可達4000元。
董金福的經歷是北大荒農墾集團寶泉嶺分公司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縮影。目前,農場農機總動力達到12萬千瓦,在用機具數量11000臺套,其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中型農機具佔比60%以上。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9%。農場年承擔各級試驗示范項目20餘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綠色食品基地認證擴大至58萬畝,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達到3.8萬畝,水稻全面積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科技,讓寶泉嶺的稻田更綠,讓種植戶的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