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勃利扶貧產業四大項目擔綱小微項目擴面
2020-07-14 09:3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曉慧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14日訊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7月8日,總投資84.2億元的龍江和牛產業項目重磅落地勃利縣,成為當地招商引資『項目史上』耀眼亮點和拉動脫貧攻堅的最強引擎。

  這是勃利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不放松,舉全縣之力培壯扶貧產業『支柱』,加速推進甩窮帽奔小康進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打出的『王炸』新牌。

  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15戶、24157人已全部實現脫貧;4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三通三有』,脫貧出列。

  培壯『綠特』產業剛性支起產業扶貧大梁

  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准突破口。2017年以來,勃利縣全力推進縣級主導『四大扶貧產業』項目建設,增強實體造血功能。

  一是推進寒地中草藥扶貧產業園建設,打造中藥強縣。寒地中草藥朝陽產業既能拉動扶貧,也是富民強縣『金疙瘩』。勃利縣立足全省首個『中草藥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農民創業中草藥培訓及示范基地』,籌集資金7000萬元,在勃利鎮元明村、大四站鎮大連村、東風村集中連片統一流轉土地1.64萬畝,建設以黃?為主,五味子、刺五加、甘草、桔梗、?本、板藍根為輔的中藥材示范、觀光和康養基地,寒地中草藥小鎮應運而生即將投入運營,已經形成產供銷和康養全產業鏈,邁進全省中醫藥產業示范縣和國家級中藥材示范縣行列。

  全縣黃芩等中草藥種植面積將達到12萬畝,年底可實現經濟效益10億元,全力打造『寒地中草藥之鄉』和『中國黃芩之鄉』。『十四五』期末,全縣中草藥種植總面積將達50萬畝,黃芩種植面積將達20萬畝,年繁育種苗100億株,產值可突破50億元,將帶動就業20萬人次。

  二是推進畜牧扶貧產業園建設,打造畜牧強縣。與行業巨頭四川天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采取政府主導建設、企業租賃經營模式,建設年產300萬頭生豬扶貧產業項目,打造品質優良、綠色環保、無疫無抗、產加銷一體化的國家級現代生豬產業園區。

  目前一期工程永峰、曙光、小連、榮光4個種豬場全部竣工投產,累計實現扶貧收益1875萬元,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給予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固定收益等形式帶動4200餘戶,戶均增收2000元。勃利天兆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春宇告訴記者:『明年我們上交政府收益有望達1.4億至1.5億元。』生豬養殖產業已成為驅動縣域經濟發展和鞏固脫貧攻堅的強力引擎。

  三是推進食用菌扶貧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勃利食用菌』品牌。該項目總投資3.88億元,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日產40萬袋食用菌現代化生產線及相關附屬配套設施。年可生產食用菌菌包1億袋,銷售收入將達1.8億元,利潤3000萬元,直接安置就業260人,輻射帶動1000餘戶貧困人口從事食用菌產業,戶均增收2萬餘元。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柔性引進全國食用菌專家、黑龍江大學教授張彥龍和兩位鄉土專家,大力推廣新型栽培技術,全縣食用菌產業雜菌率由20%降低到1%以內,今年勃利縣科技黑木耳長勢良好,喜獲豐收。

  四是推進寒地有機草莓扶貧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寒地草莓』品牌。該項目總投資3.48億元,項目一期建設智能化高標准溫室16棟,2019年2月建成投產,生產有機草莓500餘噸,銷售收入2000萬元,實現扶貧收益410萬元,公益性崗位帶動157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600元。預計整體項目全部竣工投產後,年可生產有機草莓525噸,育苗300萬株,年接待游客將達2.2萬人次,可安置就業300人。

  截至目前,勃利縣『四大扶貧產業』累計實現扶貧收益2300萬元,全部注入到『勃利縣扶貧基金』。該縣通過設置鄉村公益性崗位、給予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固定收益等形式,3年來累計帶動7500餘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

  推動小微產業落地生根拓寬產業扶貧路

  勃利縣綜合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要等要素,駐村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扶持貧困村發展小微產業,做到了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項扶貧產業,拓寬村集體、貧困戶增收門路。

  勃利縣教育局駐倭肯鎮正陽村扶貧工作隊幫助村委會成立勵志礦泉水有限公司,桶裝水經黑龍江省華測技術中心檢測,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鈉、鉀、鎂、鈣、鍶、偏硅酸等8種微量元素,今年4月份上市銷售,深受消費者歡迎,村級扶貧產業年產量約為10萬桶,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

  七臺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派駐永恆鄉東輝村工作隊自2018年春季開始,先後免費為全村60餘戶村民發放雞雛7000餘只。東輝村引進蚯蚓養殖項目,生產的蚯蚓全部免費分給村民喂養蛋雞,『蚯蚓雞蛋』味道鮮美,營養高於普通雞蛋。今年村民銷售雞蛋4萬餘枚,共計收入6萬餘元。

  七臺河市財政局幫助勃利縣永恆鄉恆太村建設村級產業扶貧項目,承包給村級致富帶頭人齊鵬種植香瓜和西紅柿,香瓜每年6月份搶早上市銷售,產香瓜8萬斤,收益明顯,年產西紅柿12萬斤,2018年實現純收入20萬元,2019年純收入達28萬元。產業基地的成功運營為恆太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點,村集體通過發包香瓜大棚累計增加收入8.5萬元。

  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駐村工作隊利用扶貧資金幫助勃利縣永恆鄉團結村建設10棟棚室發展油桃種植產業,2019年4月又種植了吉勝李子、龍豐果樹3000餘株,並且試種成功了一棚嘎啦果柿子,在當年秋天投入市場後,汁濃潤甜的口感、優質品相、耐儲存等優勢加上搶准季節差,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電商、代購、團購等形式的訂單紛至沓來。今年迎來油桃和李子的盛果期,駐村工作隊又率先啟動果樹認養活動,通過微信推廣、公眾號宣傳等方式進行宣傳,現有70多人『認領』果樹163株,銷售收益已達25400元。

  截至目前,勃利縣40個貧困村共發展小微扶貧產業項目62個。

  經營主體

  捆綁貧困戶密織產業扶貧網

  近年來,勃利縣通過資金獎勵(或補助)、信貸支持等政策,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壯大,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造血功能,使其全面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百企聯百村』精准扶貧工作,密織產業扶貧網絡。

  黑龍江省大森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集飼料加工、種雞繁育、孵化養殖、肉雞屠宰、冷凍儲藏、出口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該企業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為1500餘戶貧困戶提供雞雛、果樹苗、飼料等發展生產物質,並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回收貧困戶生產農副產品,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勃利縣田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杏樹鄉建設『北美海棠』種植扶貧創業基地,發展村級產業,改變送錢送物的『輸血式』扶貧,引導貧困群眾走『造血式』扶貧新路。通過『直接生產帶動、吸納就業帶動、設置公益性崗位帶動、固定收益帶動』4種方式,助力德勝村等5個村的貧困戶有持續穩定收入。

  勃利縣金山村葡萄產業園擁有標准化葡萄大棚93棟,成立黑玉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發展『黑甜甜』葡萄種植產業,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走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模式。該村44戶貧困戶中有11戶貧困戶通過直接參與葡萄大棚生產經營,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村集體有7棟大棚出租,所得收益14000元統籌用於全村脫貧攻堅。

  黑龍江中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勃利縣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該企業帶動全縣58個村屯403戶農民種植萬壽菊『致富花』22309畝,畝純效益達1000元。該企業累計為1354戶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貧困戶發放固定收益金180餘萬元,在萬壽菊育苗、移栽、采摘等過程中,吸納1100人次貧困人口短期務工,年人均增收6000元。

  目前,勃利縣共有67家涉農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全面參與到脫貧攻堅,通過這些產業的帶動,真正把貧困戶『綁』產業鏈上,以保證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助力房前屋後庭院經濟擴大產業扶貧面

  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和『造血』機能,勃利縣鼓勵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閑田隙地大力發展『半畝園、千袋菌』的庭院經濟。該縣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教育培訓,組織縣農技專家深入到貧困戶家中提供種養殖技術培訓指導,同時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幫助銷售。對於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年增收1000元以上的貧困戶,每戶獎勵200元。2018年以來,勃利縣共有2617戶貧困戶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年增收1000元以上,發放獎補資金52.34萬元。2020年加大獎補力度,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菜園革命)最高可補助1000元,年底將有3000餘戶貧困戶通過房前屋後增收300餘萬元。

  培育壯大縣級扶貧產業『四大支柱』,『百企聯百村』經營主體聯幫帶貧,駐村扶貧工作隊選准特色小微產業拓寬新路,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致力『生金』……勃利縣『縣鄉村』三級產業聯動,扶貧產業『梁、網、路、面』結合,讓參與各方共同收益,堵住脫貧攻堅『漏點』和短板,徹底甩掉窮帽子。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各業旺,只有培育壯大產業「大動脈」,纔能打通精准脫貧微循環。勃利縣在引進綠特色產業項目上不遺餘力,全速推進龍江和牛產業項目40天落地生根,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最新動力源。下一步,勃利縣將繼續發揮扶貧產業項目引領作用,加快推進10萬頭和牛、300萬頭生豬、1000萬只雞畜牧產業園區、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區等4個扶貧園區建設,全面穩定住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帶領群眾走出貧困,與全省、全國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勃利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峰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