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全力奪取豐產豐收——黑河市紮實抓好農業抗災減災工作
2020-07-14 14:06:00 來源:黑河日報  作者:劉增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14日訊 6月下旬以來,黑河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天氣頻發,部分縣(市、區)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災害,據7月10日農情初步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8.3萬畝,給全年農業豐產豐收帶來一定不利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把防災減災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壓實落靠責任,及早部署,靠前指揮,通過采取建立農業抗災減災工作機制、強化災害天氣研判預警、認真細致做好災情調度、搶排田間積水、抓實抓細田間管理、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等有力有效舉措,做到抗災減災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為全市農業發展護航。

  市領導多次就農業抗災減災作出部署安排,並深入基層督查指導防汛抗災工作。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狠抓落實。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氣象、自然資源等多部門聯動,推進落實防災減災各項措施。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因災制宜、因作物制宜』的原則,科學制定農業生產抗災自救工作方案,推進抗災減災工作紮實開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抗災救災資金2100餘萬元,出動農業抗災人員2600餘人次,投入各類機械2300餘臺(套)。

  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與氣象、水務、應急管理等部門溝通會商,科學研判評估強降水、冰雹等極端天氣發生動態及趨勢,完善健全信息通報聯動機制。通過電視、微信等多種途徑,及時發布災害天氣預測預警信息,指導基層乾部和農戶做好應急准備,提早對水稻育苗大棚和設施棚室進行扶危加固。

  各地對現有排水溝渠進行清淤疏浚,做好排水涵、閘檢修,確保排水暢通。充分發揮田間水利設施和排水機械作用,采取深挖擴容、清淤除障、挖積水坑、泵站強排等措施,對有積水的地塊進行搶排,全力除澇散?。截至目前,全市農田搶排積水面積13.5萬畝,架設臨時泵站75個,挖排水溝10萬餘米,挖積水坑235個,疊壩築堤1.6萬餘米,清淤面積10.3萬平方米。

  災害發生後,我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迅速組織鄉鎮乾部、農技人員深入受災村屯、地塊,全面細致開展災情調查核實工作,把受災作物、面積和損失等情況核實核准,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啟動災情即時報制度,及時向上級部門反饋災情信息。同時,嚴把災情數據審核關,堅決杜絕發生錯報、漏報、遲報、虛報等情況,確保災情數據的時效性、准確性和完整性,為及時救災、科學抗災提供有力依據。

  市農業農村局制發了切實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和大田作物及經濟作物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等,指導全市農業抗災減災、農作物田間管理工作紮實有序開展。抽調力量組成抗災減災指導工作組,深入災區一線開展查災、救災、核災檢查指導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集中調集農業乾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受災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積極協調金融、供銷、石油等部門,提早做好田間管理和抗災自救所需資金、物資准備。組織農戶對棚膜受損和骨架壓壞的棚室進行搶修。協調農業保險公司搞好災情核實和定損工作。

  各地還以『防災害、搶積溫、促早熟、增粒重』為核心,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動農作物防災促長。充分發揮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作用,做好生育進程拖後地塊調查摸底,快速調配促熟葉面肥、生長調解劑等物資。組織農戶搶抓有利天氣,及時進行鏟蹚作業。指導農戶采取扶苗洗苗、中耕除草、追噴葉面肥等措施,促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對於絕產地塊,指導農戶因地制宜改種蔥、小白菜等速生類菜。積極協調對接毗鄰農場,擴大飛機航化作業面積,高效推進農作物防災促熟。加大對玉米螟、水稻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鏟蹚面積1901萬畝,追施肥面積1167萬畝,噴施葉面肥面積1045萬畝,飛機航化作業面積61.9萬畝,病蟲害防治面積471萬畝。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