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5日訊(記者 許諾)車輛行駛進蘭西縣蘭河鄉唐家崗子屯,道路兩邊瓜果飄香,農家小院門前鮮花紅艷,綠色小菜園生機勃勃,家家戶戶門前都整齊劃一地掛著『采摘小院』的牌子……這場自上而下的『菜園革命』,不僅破解了農村房前屋後雜物亂堆放這一『老大難』的問題,極大地提昇了鄉村的顏值,也用實際行動,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的新模式。




2019年以來,蘭西縣立足自然環境優勢,創新發展思路,把開展『菜園革命』作為全縣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打造小規模、大群體,小菜園、大產業的特色庭院經濟,通過推行生產綠色化、技術先進化、品種特色化、環境美觀化,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郭小紅是唐家崗屯的村民,幾年前,她還在哈爾濱市的一家物流公司打工,聽說鄉裡要給建大棚,她就趕緊回來了。『守在家門口,給自己當老板多好。』郭小紅說,打工一年收入3萬元左右,回家打理大棚一年預計收入5、6萬元。

這幾天,郭小紅家後院種植的丑瓜眼看著就要開花結果了,她正忙著給丑瓜秧除葉。現在,她自己打理著3棟大棚,共1800平米,一棟種赤松茸,另外兩棟栽種丑瓜。目前,赤松茸已經開始備料種植,丑瓜已經逐漸成熟,按照市場價能賣到6元至9元,一部分用於采摘,一部分由鄉、縣協助對接農貿批發市場等。

『建大棚的時候心裡也犯嘀咕,怕種不好,怕賠錢,後來想就試試吧,一棟大棚政府給18000的補助,自纔拿2000塊錢,也不虧。』郭小紅一邊盤算著一邊跟記者說。
從2019年種植赤松茸,僅半年的時間郭小紅就掙了15000,今年又建了兩個丑瓜大棚,栽種的丑瓜預計產量能有1萬多斤,全年收入五六萬不是問題。在她家院裡的另一邊,還開起了農家樂,主打松茸水餃,更拓寬了『來錢道』。

『聽朋友說可以來這裡采摘,都是新鮮綠色的蔬菜,我們就開車過來了,這次來摘了點豆角和黃瓜。』哈爾濱市民張志忠說。距離哈爾濱市區僅2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就到了唐家崗鄉,由於交通便利,唐家崗屯成了哈爾濱市民的『菜園子』。
為保障『菜籃子』的供給,拓寬銷售渠道,打造『致富菜園』,蘭河鄉根據現有資源條件優勢,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重點打造北安鄉北安村『西瓜王』、蘭河鄉『屯小菜』等區域公用品牌,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吸引游客來帶動菜園經濟,打造了『蘑菇屯』『韭菜屯』『豆角屯』『西瓜屯』,讓『菜園子』更加豐富。
目前,唐家崗屯39戶農戶經營著42棟庭院大棚,每棟大棚佔地面積300㎡,每年每個大棚可以產5000斤赤松茸,按市場價回收每公斤2元,每個大棚可年出1萬元,42棟大棚可以出42萬元,人均可增收1500元。
這其中,除了有像郭小紅家那樣具有規模的家庭『農場』外,更不缺一排排大棚精心『呵護』起來的菜園子。行走在唐家崗屯的鄉間小路,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每個人都在為幸福生活努力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