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制度是國家治理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完整體現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於堅持和完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點任務,深刻蘊涵了制度化、民主化、協同化、高效化等社會治理現代化表征的理論邏輯,通篇貫穿了黨中央關於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精神、黑龍江振興發展的新需要、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布局現代化、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開創平安龍江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聚焦防范風險的整體性制度建設,加快推進龍江社會治理布局現代化
《實施意見》緊扣防范化解政治風險、社會矛盾風險、社會治安風險、公共安全風險等制度建設,貫穿了社會治理布局現代化的基本精神。一是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強調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守好祖國北大門;建立健全『三個體系』,即健全國家安全工作體系,完善邊防法規體系,構建邊境綜合防衛管控體系;構建『三個機制』,即黨政軍警民一體化強邊固邊機制,邊境地區、國門口岸突發事件聯合應急處置機制,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范化解機制。二是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主要是完善『兩個機制』『一個體系』,即完善社會矛盾風險排查預警、多元化解、協同防控機制,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三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主要是『四化』『一個長效機制』,即推進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昇基礎防范和源頭管控水平;健全懲治暴力恐怖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效機制。四是切實保障公共安全。主要是『一個制度』『三個機制』,即落實安全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預防工作機制;加強災害事故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和應急物資儲備;建立食品藥品安全全過程監管和追溯機制。
二、聚焦縱橫維度的協同性制度建設,加快推進龍江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織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湧也不行。要講究辯證法,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因此,改革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構建和諧有序與活力兼備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是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價值導向。貫徹落實省委《實施意見》,需要從橫向、縱向體制改革『兩個維度』發力:一是從橫向維度發力,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共建共治共享。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橕的社會治理體系』,應通過構建黨委領導體制、政府負責體制、群團組織助推體制、社會組織協同體制、人民群眾參與體制等五個社會治理體制,推進龍江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應通過完善政府向社會分權放權政策、社會組織培育扶持政策、社會工作者激勵保障政策等,推進龍江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應通過促進社會治理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大力培育社會工作、網絡新媒體輿論宣傳的專業人纔,不斷提昇社會治理的效能和科學化水平。二是從縱向維度發力,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完善社會治理指揮系統。應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完善信息報送、會商研判、應急搶險、指揮調度機制;應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突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國家試點的職能和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市域前線指揮部,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應構築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開展『強鄉擴權』改革試點、分類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向鄉鎮和街道賦權賦能,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三、聚焦效能提昇的系統性制度建設,加快推進龍江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
按照中央部署,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主要體現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上,是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實現社會治理效能的主要方法、工具、路徑和手段。一是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應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政治引領貫穿於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社會生態。二是發揮法制保障作用。應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中,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權益,化解矛盾、防控風險、維護穩定,推動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強調深化信訪制度改革創新,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等。三是發揮德治教化作用。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德治體系;突出強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加快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促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建設信用龍江;建立『新官要理舊賬』的責任機制,建立誠信政府等;強調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行業章規和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等。四是發揮自治基礎作用。應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健全社區治理架構,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協議』,提昇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水平等等。五是發揮智治支橕作用。應推進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用智能化助推決策科學化、防控一體化、服務便捷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黑龍江社會治理的實踐表明,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應以協調社會利益結構和構建社會秩序為核心內容,以建立和諧有序與活力兼備的社會治理體系、促進社會整合和社會團結為基本價值導向。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不斷開創平安龍江建設新局面,讓龍江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實。
(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