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市再次當選中國食用菌協會黑木耳分會會長單位的消息,讓炎炎夏日裡的牡丹江食用菌產業再次昇溫。
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影響,該市積極應對,打通運輸環節,搶抓生產時機,推動產業轉型昇級,提昇為農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菌規模達到21億袋,預計實現食用菌產量100萬噸(鮮品),預計產值50億元,現已完成全年目標的90%;食用菌加工量達到5.5萬噸(鮮品),現已完成全年目標的55%。其中,黑木耳、猴頭菇規模產量領跑全國,均佔全國的14%左右,進一步擦亮了『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國猴頭菇之鄉』的金字招牌。
園區——向優質高效昇級
走進在東寧市佔地45公頃的北河沿國家級黑木耳標准化栽培示范園區,250棟黑木耳掛袋大棚裡,一串串懸吊在空中的木耳菌袋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地采摘著肉厚精致的黑木耳。該園區建設統一標准化棚室,委托有資質的公司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菌種、統一生產規程,實現了黑木耳標准化生產。
以園區化、棚室化為突破方向,牡丹江及各縣(市)區建設了一批標准化食用菌園區,推動食用菌產業向節約集約、優質高效方向轉型昇級。目前,全市標准化園區達到110個,栽培規模9億(袋)塊;黑木耳掛袋棚室達到1.3萬棟,栽培規模3億袋;共帶動食用菌種植戶5.3萬戶,佔全市農戶的15.9%。
品牌——精深加工下功夫
盛夏時節,對於猴頭菇精深加工企業來說是生產旺季。走進海林市千菌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智能生產流水線上一片繁忙,工人們奮戰在各自崗位上,正在趕制紛至沓來的訂單。
據了解,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擁有國內一流的原漿生產線、片劑生產線和食用菌固體飲料生產線,致力於菌物醫療研發、品牌運營、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布局。目前,企業的猴頭菇原漿暨飲品加工項目是國內首個以猴頭菇產品為主的精深加工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
近年來,牡丹江市傾力打造精深加工項目,現有食用菌龍頭企業50多戶,年加工量達到10萬噸,精深加工佔比提昇到10%。東寧市『運福』、『雙枒子』、『潤鄉』,海林市『北味』、『森寶源』、『千菌方』,穆棱市『懸羊砬子』、『瑤陽羽』、『龍穆耳』、『穆菇』、『北國香菇』,林口縣『岩手』、『吉慶』,綏芬河市『維多寶』等品牌具有較高知名度。
市場——賣場搬上『雲端』
年初以來,『直播帶貨』成為熱詞。除了種植戶以及供銷聯社、商務局的負責人,許多縣(市)區的領導也紛紛做客直播間,化身網紅主播,大力推銷牡丹江食用菌,引爆網友搶購熱潮。
近兩年,牡丹江把食用菌賣場搬上雲端,初步形成專業市場與電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在繼續做大做強雨潤綏陽黑木耳大市場、海林食用菌大市場等專業市場的同時,『互聯網+』電商平臺得到大面積應用,『東寧黑木耳』、『北域良人』、『天貓香山綠源』、『海林威虎山食用菌網』、『農品天下網』、『悅來頤和』等一批網上旗艦店、專營店,以新模式促進了產業新發展。穆棱市供聯食用菌科技推廣服務公司入駐黑龍江綠色食品網上商城、郵樂網、淘寶網、樂村淘;海林市建設了『農品天下』和『遵義指南針』等6家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業務不斷擴大。
服務——專業化全國領先
前不久,牡丹江飛達機械赴陝西援建的菌包廠投產,海林、東寧在雲南、山西等地建設的菌包廠也已開工。牡丹江食用菌產業配套服務的專業化全國領先,不僅為當地食用菌產業騰飛插上翅膀,還向國內十幾個省市輸出技術、設備、人纔,備受青睞。
牡丹江市擁有食用菌科技人員265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鄉土人纔和技術明白人630多名。今年上半年,為減少疫情影響,該市積極拓展線上技術指導,為菌農提供『不見面』服務,幫助菌農科學有序做好黑木耳生產。截至目前,共計向6個食用菌技術指導群推送轉發生產注意事項、解答菌農技術難題、幫忙完成菌需物資購銷對接等信息500餘條,惠及菌農一萬餘人次。他們重點推廣了適合小孔栽培的8個高品質新品種,立體掛袋菌絲培養、混合料替代栽培、立體串袋栽培及元蘑速生高產等10項全國領先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