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21日訊 雖沒有雙腿,但甜美的歌聲讓她們收獲粉絲百萬;雖雙目失明,但自強勵志故事為他們的直播間攢足了人氣;雖聽力受損,但一針一線的視頻直播繡出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期許……他們當中有人行動不便,有人需要靠在床頭纔能支起上身,有人需要家人幫助念出粉絲的評論,但鏡頭前的他們自信滿滿,他們為自己『殘障網紅主播』的新職業而感到欣喜。
已經深夜,『拜泉網紅人』微信群還不停地閃著新消息,幾位拜泉縣的殘疾人主播交流著當晚的直播經驗。『纔藝好,帶貨效果更好』『表情豐富可以避免冷場』……一直參與聊天的仇輝用一只手肘擎著手機,另一個手肘帶動半個大拇指在屏幕上點觸。『相信我,這只是開始,咱們殘疾人一定能做得更好!』仇輝不時在群裡為大家打氣。
仇輝先天殘疾,出生便沒有了雙手,只有左手上僅剩的半個大拇指可以幫他完成簡單的動作,但在當地殘疾人眼中,他卻是位溫柔的『硬漢』。法學專業畢業的仇輝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拜泉縣殘聯就業扶貧部的負責人。一年前,一條殘疾人帶貨直播的視頻讓仇輝眼前一亮。帶貨直播,可以讓身體不便的殘疾人居家就業,家鄉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就是舌尖上的『尖貨』。說乾就乾,小板凳擺村口,支上手機聯平臺,仇輝從殘疾人工作者變身成了網絡主播。
『真沒想到網絡帶貨這麼快,3000個笨雞蛋一會兒工夫就賣完了!』仇輝嘗到了帶貨直播的『甜頭』,開始思考如何幫助更多殘疾人找到居家就業的新渠道。
如今,仇輝在抖音平臺收獲了4.6萬的粉絲,作為殘友『主心骨』的他,幫著當地的幾位殘疾人把直播間設在炕頭上、菜地裡、雞棚旁,以鄉村生活為背景,在平臺上熱情展銷著當地綠色食品。『都說現在帶貨直播是風口,站在風口上,我們想把家鄉的好東西賣出好價格,我們殘疾人也想試著飛!』仇輝自信地說。
而在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帶貨直播讓聽障生手工制作的皮具走出學校、賣向市場,同時也改變了他們對產品創意設計的想法。『這款包包有7000多針,純手工縫制,全球僅此一件,買它,買它……』一個三腳架,一部手機,一架為直播特意購買的補光燈。該學院張麗老師坐在學生創業基地,帶著新手主播緊張的『顫音』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在她身後,是學院聽障生手工制作的皮具,因為做工考究,設計獨特,皮質極佳,在短短十幾分鍾的直播時間裡,8個包包已經被顧客全部訂購,合計收入2000餘元。一起參與直播的同學們興奮不已,粉絲的活躍評論激發了同學們設計作品的新思路,師生們認真研究網友反饋,反復修改設計圖,精心制作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手工皮具、葫蘆烙畫和剪紙作品。
直播帶貨,為龍江殘疾人創業就業帶來了難得的新機遇。今年助殘日期間,由省殘聯組織的殘疾人『組團』直播帶貨首次『試水』,東北黑蜂椴樹雪蜜、黑木耳、烤鵝等龍江殘疾人的創業產品在直播平臺上精彩展示。龍江好山、好水、好空氣孕育出綠色、優質的農產品吸引了網友們紛紛下單購買,兩小時直播吸引了46.4萬人次在線觀看。
乘著直播帶貨『東風』,我省各級殘聯組織積極開拓殘疾人創業就業新路徑,為他們雲端逐夢插上靈活輕盈的翅膀。
一個月前,一條免費招收殘疾人直播學員的培訓通知在海倫市殘友們的朋友圈中熱傳。為帶動一批殘疾人自主創業,幫助貧困殘疾人穩定脫貧,海倫市殘聯精心打造570平方米特殊群體網紅直播培訓基地,來到這裡培訓的殘疾人不但可以免費得到電商直播的專業培訓,而且食宿全免。周洪雙、張丹丹兩位當地百萬級粉絲的殘疾直播達人還會在直播現場為新手主播『助陣』指導。基地設有兩大直播展示廳、纔藝直播間、政務直播間、扶貧就業車間、培訓室等功能區域,現在,四大直播間和培訓室天天滿棚,已經有一百多名殘疾人排隊預約『試鏡』。
在七臺河,有著396萬粉絲的視力殘疾人蘇勝正在為當地即將開展的網絡直播培訓做准備。包袱頻抖、亮嗓唱曲,曾經是相聲演員的他將自己的『曲藝功夫』在直播平臺上精彩展示,深得粉絲們的喜愛。借助殘聯平臺,蘇勝想把自己直播多年來積累的好經驗、新想法分享給當地的殘疾人朋友,讓他們感受到直播的力量。
直播帶貨,為殘疾人靈活就業,居家創收提供了新的方向。當前,全省正加快籌建更多的殘疾人網紅直播基地,著力打造屬於龍江殘疾人的網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