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 近年來,寶清縣夾信子鎮以提高供給質量、發揮特色優勢、帶動農民增收為目的,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打造了一條特色種植扶貧致富之路。
2018年,寶清縣夾信子鎮二道村大膽探索栽種軟棗獼猴桃。經過一年多的培育,目前大部分的果樹已經抽芽,部分已經開花,香味清新四溢。
走進夾信子鎮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一排排白色柱子上面掛著整齊的線,原來這是給軟棗獼猴桃搭的攀爬支架。軟棗獼猴桃一般2年內開花,3年進入高產期。寶清縣豐益谷物種植合作社理事長任重晨說:『我們是2018年建的園,面積大概是60畝,預計今年部分能掛果。等到豐產期的時候,每棵樹都能達到50斤左右。我們和丹東有訂單,簽的是30元一斤。這個園帶動18戶貧困戶,共33人,每年給他們分紅600元。』
在夾信子鎮夾信子村的毛蔥種植基地裡,一片片綠油油的毛蔥長勢很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夾信子鎮有著多年的毛蔥種植歷史,該鎮種植的毛蔥品質好、味道好,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具有『毛蔥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夾信子鎮憑借富硒資源的發展優勢,在科學規劃、科學種植、科學培育下,毛蔥已經成為了明星農產品。
寶清縣夾信子鎮富硒產業協會果蔬分會會長隋寶柱說:『今年毛蔥和大蒜種植面積大約1000畝左右。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毛蔥產量大大增加,預計到7月20日一畝地產量能接近2噸左右。生吃毛蔥好處非常多,我縣的市場需求就能把咱們種的毛蔥消耗掉。部分毛蔥出口到印度,沒受到疫情影響。』
近年來,夾信子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推進特色農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一批批結合村情實際、產品特色鮮明、市場潛力巨大的綠色農業產業項目相繼開工投產,如今的夾信子鎮是村村有促農增收綠色產業,處處有因地制宜的特色項目,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