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22日訊 從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省醫院南崗院區重癥醫學科醫生肖洋就把行李准備好放在家門口,隨時准備出發。不久後,剛剛接到支援綏化的通知還沒來得及出發,2月15日中午,他又接到通知去湖北孝感支援。來不及和家人多說什麼,他背起行囊,加入到省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中。抵達漢川人民醫院後,經過三天的培訓,便投入到重癥隔離病房的工作中。為聽懂患者需求,他不顧感染風險和重患俯身貼面溝通;為挽救重患,他戴著防護眼鏡、面罩、三層手套持續彎腰一小時給患者做靜脈穿刺。
患者聽不懂普通話就靠手勢和猜
2月19日,肖洋開始了在漢川人民醫院重癥隔離病房工作的第一天。剛穿防護服時,他用了20分鍾,終於穿戴完畢,已幾乎無法呼吸,隨著呼吸出現的水霧,使眼鏡和護目鏡起霧,幾乎什麼都看不清,後來,在鏡片的內部涂上洗手液纔解決問題。進入重癥隔離病房後,醫護、醫患之間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與患者離得很近,這無形中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而且有些患者只會說當地的方言,聽不懂普通話,溝通有時甚至只能靠猜。曾經有一個應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向護士表達不適,但護士聽不懂只好找醫生,肖洋俯下身來,趴在患者面前聽了好一陣,連猜帶看手勢,終於知道他是因為面罩勒得太緊造成不適,於是叮囑護士適當的放松束帶。還有一些應用經鼻高流量吸氧的患者不敢活動,怕呼吸困難會加重,於是經常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病情,肖洋每次都會對他們解釋和安撫。防護服只能隔離病毒的傳播,卻阻隔不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情感,一個勝利的手勢,一個簡單的握手,一個溫暖的眼神……都能使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貼的更近。
給重癥患者做靜脈穿刺彎腰一小時
在一次值夜班時,一位重癥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現休克狀態,需要持續泵注昇壓藥來維持血壓,但外周靜脈建立困難,只能盡快行深靜脈穿刺建立輸液通路。肖洋本就500度近視,在做靜脈穿刺時需要透過眼鏡、護目鏡、防護面罩來觀察穿刺部位,還要隔著三層手套來感知穿刺點的解剖部位,其難度可想而知。肖洋告訴記者,在做靜脈穿刺的時候,他努力克服視線不佳、手感不好的困難,本來患者就處於休克狀態,脈搏微弱,為了找到准確的穿刺位置,他一直保持彎腰的姿勢持續了近一小時。穿刺成功後,他的腰幾乎無法直起,只想重重地跪在地上,就歇一會兒,就那麼一小會兒。但是,他知道,作為一名重癥醫生,挽救病人的生命就是要與時間賽跑,所以,他艱難地站了起來。
肖洋說,做完這次穿刺後,他腰酸背痛了近一周纔有所緩解。但是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受多少苦都值得。就這樣,肖洋在漢川堅守了34個日夜,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共救治患者6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