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寶村的居民新居。
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一場驟雨,將秀美的『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元寶村洗刷得更加清新靚麗。整潔的道路兩邊樹木蔥綠,映日荷花分外清香。
今日元寶村,富裕程度令人驚嘆。村裡的居住區,一排排六層樓的新式住宅連成片,籃球場、健身器械遍布村裡各處廣場。6000平方米的鉛筆廣場上,健身老者和玩耍孩童成群,工廠裡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勞動,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從昔日『光?屯』到今日『億元村』,巨變的背後,緣於幾十年來有一位默默奉獻的老書記——張寶金,他用大愛情懷帶領黨員群眾艱苦創業,以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將一個欠債幾十萬元的『三靠村』,建設成為擁有總資產7.2億元、人均純收入3.3萬元的富裕村。
村黨支部書記張寶金,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鑠。他感慨地說,上世紀80年代元寶村年人均收入只有42元,村集體負債27萬元,村民的生活水平處在貧困線上。經過近40年的發展,元寶人逐步建起了村辦磚廠、建材廠、筷子廠、鉛筆廠等集體產業。現在,全村有農戶610戶1870人,一半在城裡有房子,在村裡居住的大多也都住上了樓房和別墅。年輕人只要有勞動能力的都能在村辦工廠裡安排工作,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大量吸納就業的鉛筆和鉛筆板企業,是元寶村引以為豪的產業。這裡堪稱中國乃至世界鉛筆制造業重鎮,目前國產鉛筆中每4支就有1支產自元寶村。在最高峰時,元寶村村辦企業年加工鉛筆23億支,從業人員達到3500人。2018年,這裡依然佔據著國內鉛筆板的一半產量。元寶山制筆廠廠長於憲臣對記者說:『元寶村的村辦廠每年有幾億元的產值,產品的利潤通過工資的形式回報給村民,平均工資可以達到五六千元。
正是有像張寶金這樣的黨員乾部,領著我們去闖去乾,不錯過改革機遇,纔讓村民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在改善村民宜居環境上,元寶村下足了功夫。2010年,村裡投資8200餘萬元建起5萬平方米的樓房、別墅,讓494戶村民住上了大房子;平房則實施了保暖工程,實現了集中供熱,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此外,村裡還投入50多萬元綠化村莊及街道,開展黃泥河護岸工程,打造了休閑健身觀光帶,村內道路硬化率、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到100%,讓村民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舒適的居住環境。
歷經改革開放大潮洗禮的元寶村人,已經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早已轉變為用科學武裝頭腦的新時代農民。今年已經78歲的老書記張寶金,再次帶領黨員乾部,走出『精農業、穩工業、興旅游、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全面昇級傳統農業,推進旱田變水田,全村將高端水稻『稻花香』種植面積擴大到6000畝;穩工業,投資1.23億元建設工業園區,全村企業年加工鉛筆18億支,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佔全國總量的20%和60%;興旅游,建設土改文化園區,重點建設韓老六大院、土改風情一條街、旅游賓館等項目,還原昔日『元茂屯』的歷史舊貌。
今天的元寶村,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級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稱號。黨總支書記張寶金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百名好支書標兵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