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王? 記者 霍梟涵)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決戰的收官之年,樺南縣孟家崗鎮黨委政府發揮黨組織力量,聯手駐村工作隊高質量發展農業產業,初步形成以食用菌產業為主導,漿果、中草藥等多點開花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小木耳做成新產業
孟家崗鎮群英村近幾年來依靠發展地擺木耳,已經實實在在讓百姓看到了效益,嘗到了甜頭。村民尹大姐的丈夫生病乾不了重體力活,夫妻倆每年靠到村裡的木耳基地務工,收益也十分可觀,並已順利脫貧。由於種植木耳效益好,種植技術不斷成熟,經驗越來越豐富,群眾積極性高漲。群英村木耳種植規模不斷增加,產量和質量也在逐年提高,黑木耳產業讓這個山區村莊遠近聞名。
小蘑菇做出大文章
鎮黨委政府深入調查研究,依托山區地緣優勢,不斷探索新方向,擴大林下經濟產業優勢。利用村民們多年栽植食用菌技術,2018年,鎮黨委政府幫助群英村又引進了蘑菇栽植項目,今年74歲的史佩蘭常年在村裡的蘑菇大棚內務工,靠在這打工所得收益已經徹底擺脫貧困。孟家崗鎮紅日村土壤結構為白漿土,土地瘠薄,作物產量低。2016年,紅日村建設320畝集中連片食用菌示范基地,2019年,全村黑木耳、白玉木耳、秀珍菇種植總規模突破500萬袋,年創產值1250萬元,為村民創造就業崗位120餘個,年人均務工收入在5000元以上。為了讓紅日村更好發展,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民選擇市場前景好的中藥材開始示范種植,拓寬農業增效新渠道。
小果子帶來高收益
省紀委監委駐婁山村扶貧工作隊結合婁山村實際,遵循著市場規律,積極探索適合發展的產業項目。建立特色示范園,示范種植寒地軟棗獼猴桃515株,優質評優雜交的大榛子525株,九斤黃李子286株,金蓮花7萬餘株。村兩委乾部帶頭出資注冊成立了樺南縣村富軟棗獼猴桃專業合作社,通過推行『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紀人+科技帶頭人+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提高貧困戶的參與程度和覆蓋面。據了解,特色產業園區的各種經濟作物結果後,將實現全村每個貧困戶穩定增收3500餘元。
據介紹,今年孟家崗鎮努力在發展扶貧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提昇農業效益、擴大貧困人口就業務工覆蓋面上做文章。堅持走綠色特色品牌之路,在原有的8個扶貧產業項目基礎上,今年又發展了多個特色產業項目。目前,全鎮已初步形成以食用菌產業為主導、紫蘇、白瓜、漿果、中草藥、雜糧雜豆等多點開花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