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南山雞場的致富經:眼鏡公雞,紅公雞中的『戰斗機』
2020-07-27 17:2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付巍 范洪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7日訊(記者 王亮 付巍 范洪軒)給愛打架的雞戴眼鏡,建立養殖合作社輻射帶動脫貧戶……北安市趙光鎮趙光村通過產業帶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增收。24日,記者來到趙光村的村集體產業——南山雞場。

記者正在采訪。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炎熱的夏季,南山雞場的草原紅公雞或躲在草叢中避暑,口渴時纔到水槽中喝上幾口水,或在樹林中肆意玩耍,偶爾上樹攀爬,站在高處,眺望圍欄外的遠方。在這裡,北安市人社局駐趙光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楊慶志給記者介紹了該村集體產業的致富經。

  一位脫貧戶的帶頭效應

  壯大村集體,繞不開如何讓脫貧戶致富增收。趙光村的王伍,在該村53戶脫貧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他以前在村裡養殖八九頭奶牛,生活過得也還算不錯,但2016年因病致貧。2018年,通過村產業帶動他得以脫貧,2019年純收入達到了13696元。

南山雞場的草原紅公雞。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如何脫貧不返貧,特別是讓像王伍這樣有養殖經驗的人再致富?楊慶志始終在思考。2020年,工作隊為王伍協調溝通,通過小額貸款等政策,他共貸款了17萬元,並建立了擁有5000只鵝的養殖合作社,帶動了4戶貧困戶。據估算年底該合作社能產生10多萬元的收入。

  一個雞場的故事

  趙光村附近有山有水,率先考慮到養殖『林下養雞』產業,但養殖什麼品種,是至關重要的。綜合考慮,工作隊選擇了草原紅這個品種,該品種擁有營養豐富、口感好等特點。而凡事都有利弊,在第一年養殖過程中,就出現了不小的狀況。

  2018年該村建設了南山雞場,雞場位於北安市趙光村六井子蠶山,由扶貧工作隊牽頭,北安市人社局與村委會共同出資30萬元於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雞場佔地面積約1萬㎡,建設面積400㎡,廠房由一個標准化辦公區和四個標准化養殖區構成。共養殖了6200只雞,但最後只剩下不到4000只,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養殖經驗。

楊慶志走訪貧困戶。資料圖

  楊慶志表示,該品種的雞好斗,攻擊性強,因『打架』導致的死亡率佔整體死亡率的40%。後來,通過北安市農技推廣中心的指導,在淘寶上買來雞眼鏡,讓雞只能看到腳下的食物,不再發生『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惡性事件。

  同時,雞場管理人員及維護人員優先聘用趙光村貧困戶及村民,為貧困人員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

  一個村集體產業的帶動

  『來趙光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壯大村集體,讓村民持續增收。』楊慶志告訴記者,自從他們被派駐來到趙光村,面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等條件,迅速制定工作要點,明確了要讓村集體經濟產業壯大、基層黨組織提昇、扶貧政策精准落實到位。

自從帶上眼鏡,不再發生『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惡性事件。

  據了解,僅2019年村集體收益達到了77.2萬元,通過村集體帶動,發展了養豬場、養牛場等產業。其中,目前南山雞場共飼養雞雛8000餘只,帶動趙光村25戶受益。其中,廠區內集中養殖雞雛6000只,農戶分散養殖2000餘只。雞場養殖獲得的收益,每年利潤百分之五十用於發放貧困戶務工費,百分之二十用於雞場建設與維護,百分之三十用於救助保障。

  談及未來,楊慶志告訴記者,想要讓村民持續增收,就要給村集體找一個剛需的、可持續性的產業。他們已經提前謀劃打算建立23000㎡全自動化的肉雞養殖場,現在土地、測量、環評等准備工作已經完成,等資金落實後就開始建設。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北安脫貧決戰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