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
2020-07-28 08:23: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捍江 劉大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28日訊 記者日前在今年第二次大興安嶺地委委員擴大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近三年來,全區上下始終將森林防火作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務、第一項職責』,堅持靠前駐防、精准撲救,做到責任落實、宣傳教育、預防措施、撲火准備、火災撲救到位,取得了『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的驕人戰績,實現了由『防不住』向『零發生』的重大飛躍。從2018年至今,全區共發生雷擊森林火災109起,均在短時間內撲滅,平均林地過火面積僅為1.86公頃。

  今年7月以來,受極端天氣影響,乾雷暴活動極為頻繁,全區日均落雷近3000次,單日落雷最多達1.2萬次,共引發41起雷擊森林火災,僅7月15日一天就集中爆發16起。大興安嶺森林防火指揮部科學決策,各縣、市、區、林業局行動迅速,各部門單位聯動配合,各撲火隊伍敢打善戰,將火災全部撲滅在初發階段,切實維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安全。

  作為國家一類森林火險區和三大雷擊火高發區之一,大興安嶺森林火災易發難控。三年來,林區擬定了『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的目標,地委、行署、林業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躬身垂范,親力親為,森防工作高效推進。堅持『刀尖向內』,開展『室外吸煙、亂扔煙頭專項治理』『公路鐵路道口火源管理』『防火站點火源管控』等活動,嚴控火源;堅持『小題大作』,緊盯防火罩、吸煙室、儲灰池、應急水源等細節,落實落靠防范措施;堅持『雞蛋裡挑骨頭』,開展『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建立野外作業點、重點風險隱患部位、隱患排查整改『三本臺賬』,實行跟蹤管理,動態銷賬,徹底消除林內火險隱患。

  三年來,大興安嶺堅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積小勝為大勝』,善作善成,久久為功,連續三年打贏平安清明、五月攻堅、六月決勝、金秋保衛『四大戰役』,奪取森防全勝。工作中,他們『人為火和雷擊火』雙防並重,嚴密防范人為火的同時,運用高科技手段開展『追雷行動』,依托三維雷電監測系統,精准測算雷電發生的時間、方位和強度,通過部門聯動機制,科學分析、精准研判、嚴密監控,利用機動車巡護隊、快速撲火突擊隊、無人機和航空消防飛機,及時核查落雷區域,靶向定位、快速處置,確保小火不成大災。

  堅持政企合力抓防火。機構和林業改革後,大興安嶺全區上下堅守森林防火『一盤棋』思想,創建了『政企聯合、防撲一體、協同作戰』的森林防火體制機制,加強政企、戰區、林農和協作單位『四個聯防』體系。為提昇森防效率,大興安嶺科學實施隊伍、飛機、裝備、指揮『四靠前』。高火險期內,將撲火隊伍靠前布防到高火險區域,根據火險等級差異進行『北兵南調』和『南兵北調』,有效縮短進兵裡程,提昇了撲火運兵效率。同時將航空消防飛機靠前駐防到呼中、塔源、圖強、椅子圈,確保作業半徑在100公裡以內,提昇了飛機使用效率。大型裝備隨隊伍靠前部署在高危火險區,形成了以航空消防飛機吊桶、化學滅火為主,大型機械設備開設阻隔帶為輔,地面隊伍快速跟進撲救,空地協同,多元立體作戰,切實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