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血液中這個值高可致病 專家解析老年癡呆幕後『黑手』
2020-07-28 11:09:37 來源:生活報  作者:衣曉峰 岳金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7月28日訊 近年來,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中老年健康殺手。這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更是躲在幕後『興風作浪』,尤其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直到近年纔被揭開神秘的『面紗』。那麼,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什麼物質?危害大腦的秘密在哪裡?人老了,能不能保持正常的思維,避免陷入呆傻的『泥沼』?就這些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記者采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卓伯教授。

  張卓伯介紹,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血中一種對血管有損傷性的含硫氨基酸,當其檢測值大於或等於10微摩爾/昇時,臨床上稱之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Hcy)。老年期癡呆包括很多種,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癥及血管性癡呆等,表現為老年人腦功能受損所引發的行為異常,包括計算力、記憶力障礙等。而據我國2019年版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診療指南》介紹,全世界『高Hcy』的發病率為5-7%,我國的發病率則高達27.5%,在北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發病率更高。

  認知障礙幕後『黑手』被揪出

  張卓伯介紹,老年癡呆的幕後『黑手』包羅萬象,如年齡、高血壓、吸煙、基因型別、『高Hcy』等。而作為認知功能損害和癡呆的一個密切但可乾預的危險因素,『高Hcy』指標的明確提出,再次為人們防治阿爾茨海默病打開了『一扇窗』。

  張卓伯解釋,認知功能損害和癡呆形成的關鍵是神經元的喪失,導致局部腦萎縮及不溶性蛋白質沈積。研究發現,『高Hcy』會產生神經元纖維纏結和淀粉樣蛋白斑塊物質,致使神經元死亡。長期處於『高Hcy』狀態,會使腦動脈內皮細胞受牽連、動脈壁平滑肌增殖、血小板粘附性增高,血液粘稠,過早硬化,繼而誘發冠心病、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糖尿病等在內的一系列疾病。

  張教授指出,Hcy是人們在日常食用的雞鴨魚肉中代謝而來的,這些食物都含有蛋氨酸。正常情況下,人體能將蛋氨酸分解成Hcy,此時體內如有足夠B2、B6、B12、葉酸輔?等維生素B族參與催化的話,Hcy則能繼續被分解為良性物質,如谷胱甘?、S腺?蛋氨酸等,這些化學物質有抗氧化、抗衰老、抗抑郁和保肝等效果。若是體內缺乏上述B族維生素,Hcy就無法被分解,並積蓄在人體內,表現為『高Hcy』,使體內的甲基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破壞人體生化平衡,從根本上動搖健康根基。

  膳食平衡有助於趨利避害

  如何進行預防?張卓伯表示,要多吃新鮮的果蔬,均衡營養,並給出如下建議:

  一、少吃肥肉,多吃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豆皮等;

  二、注重低鹽飲食,方便面、火腿、咸菜、辣椒醬、豆瓣醬等加工食品裡的隱形鹽要高度警惕;

  三、少飲濃茶和咖啡,控制酒量;

  四、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2、B6、B12、葉酸、鋅及鎂的食物。如糙米、燕麥、小米、鮮玉米、大豆類、小白菜、菠菜、萵苣、獼猴桃、香蕉、堅果類、魚類、奶酪、納豆等;

  五、多進食鱈魚、帶魚、三文魚、沙丁魚、山核桃、胡桃、亞麻籽、亞麻油、紫蘇油、火麻油等,以抑制慢性動脈炎癥,遏制Hcy水平,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偷襲;

  六、及時補充高效的膳食補充劑,如具有活性的葉酸、B6、B12、B2以及鋅元素和甜菜鹼等;尤其是在Hcy指標大於10微摩爾/昇的時候,應該及時服用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單方或復方制劑。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