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28日訊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把扶貧產業做大做強,最重要的就是選准路子。五大連池風景區青泉村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扶貧產業項目,將原來的青龍湖生態園變身礦泉鴨養殖場,久負盛名的礦泉鴨蛋讓青泉村穩定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青龍湖旅游休閑度假區建於2015年,總投資200萬元。自建設以來,先後爭取到國務院十二五重點扶貧項目、黑龍江省鄉村旅游試點項目、黑龍江省革命老區重點扶持項目的資金支持。通過建設,園區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填補了五大連池旅游娛樂活動場所的空白,開啟了五大連池休閑度假新模式,為景區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位於青泉村南部的青龍湖生態園歷年的旅游收入全部用於青泉村40戶貧困戶和邊緣戶幫扶。面對疫情對旅游業的衝擊,青泉村村乾部和駐村工作隊提前謀劃,在夏季到來前利用青龍湖水面寬闊、魚蝦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礦泉鴨養殖。
青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曉平介紹,受疫情影響,青龍湖度假區旅游業受衝擊較大。村兩委、村民代表會研究決定投入25萬元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目前,共養殖礦泉鴨3100只。
為便於管理,在青龍湖為礦泉鴨規劃了固定的活動范圍,成群的鴨子在水面上嬉戲、暢游,在石龍上曬太陽。喝著礦泉水、吃著礦泉魚蝦,享受著五大連池風景區特有的全磁環境。火山礦泉獨有的生態環境是礦泉鴨蛋的品質高於普通鴨蛋的決定因素。養殖場工人周國武告訴記者,礦泉鴨蛋蛋黃成紅黃色,蛋清黏度高,還有的是雙黃蛋,每天的產蛋量在四五百枚。如今正值七月產蛋高峰期,每天能產兩千四五百枚。
為了讓礦泉鴨蛋更利於儲存和銷售,張曉平和青泉村的村乾部們變身醃蛋工人,按照風景區傳統方式,把鴨蛋醃制後裝桶,方便外地游客攜帶。
為擴大銷路,青泉村工作人員陳健穎和同事每天都利用微信朋友圈發布售賣鴨蛋的信息。『現在醃制好的鴨蛋已經售空,還預訂出1萬多枚,消費者很支持這項扶貧工作。』陳健穎高興地說。據了解,養殖產業獲利收益預計達15萬元,收益將全部用於精准扶貧,每個貧困戶可因礦泉鴨養殖獲益3750元,還帶動四戶邊緣戶就業,每戶可增收1.2萬元。
周國武是青泉村的邊緣戶,在養殖場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他每天負責喂鴨子,清洗鴨圈,醃制鴨蛋等工作。『我有一身力氣,只要力所能及的活兒,我都乾,精准扶貧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兒了。』周國武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