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日訊 達斡爾族,古老,神秘。早已告別游牧、捕獵。世代繁衍生息,祈盼幸福生活,這種盼望從未改變。
『我們村的歷史可久了,還沒有齊齊哈爾就有了我們村!近400年歷史。』古老的阿倫河奔流不息,河的左岸,額爾門沁村的村民世代依河而居。額爾門沁在達斡爾語中意為『蒿草茂盛』,2018年,這個『蒿草叢生』的村落走出窮困。那些有關貧窮的日子,村民們不願回想。
『以前誰問我是哪個村的,我可不好意思說。都說我們落後、民風不好,所以只敢說鎮名。』村婦聯主席鄧耀華說話實在,過去的額爾門沁村髒亂差,她帶頭成立巾幗志願服務隊時,還遭到過村民的冷嘲熱諷。
作為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21個貧困村之一,也是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最早的達斡爾族聚集地。過去的額爾門沁村不僅窮,更是全鎮人居環境的『老大難』。改變,就這兩三年的光景。
改變,從游船進村開始
晴天一腳土,雨天一腳泥,路邊溝當作垃圾場,滿地的牲畜糞便,這是額爾門沁的舊面貌。
2018年夏天,一艘游船進村了,村民突然覺得,額爾門沁可能要不一樣了。
2017年開始,齊齊哈爾市財政局派駐工作隊到額爾門沁村,依托美景想『美』事。醞釀一年之久,一艘游船緩緩駛入小村,停泊靠岸。回憶起那天的場景,村民都興奮不已。游船進村那天村裡可喜慶了,跟過節似的,鄉親們都跑來圍觀合影,有的村民甚至放起了鞭炮慶祝。鄧耀華還帶著村裡的『美麗鄉村舞蹈隊』獻上了一支達斡爾民族舞。
『一江一河』穿村而過所形成的黃花島與江南島兩大島嶼成了額爾門沁村發展旅游產業的先天優勢。親手描繪額爾門沁文旅融合脫貧畫卷的執筆者徐斌,是齊齊哈爾市財政局派駐額爾門沁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還被村民選舉為『一肩挑』同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坐擁『綠水青山』,但如何深度開發『美』資源?讓村民實現從旅游產業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徐斌下了一番苦功。
2018年8月3日,幫扶單位與梅裡斯區共同出資308萬元,將沿河棧道修葺一新,額爾門沁旅游硬件設施再次被提檔昇級。隨著顏值的提高,額爾門沁村也變得小有名氣,連續兩年成為庫木勒節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場地。
『這裡有獨一無二的景致,連續兩年作為庫木勒節的固定項目——民族運動會都在額爾門沁村舉辦,人氣自然來了。』
路邊有鮮花、村裡有廣場,亮起路燈,跳起舞蹈,這是小村的新氣象,這個夏天,額爾門沁人氣大增。
這艘游船,也為寄希望於旅游的額爾門沁村民平添了幾分脫貧致富的『底氣』。
修路,小家『讓』大家
額爾門沁發展旅游始於一條游船,但又不單靠一只船,是靠由內而外的變化。
一條通往外界的1.4公裡長的主路是村裡的『一號路』,為了拓寬村路,打造觀景長廊,『一號路』兩側的80餘戶村民需要將自己院落後撤3米~5米。『以前這在村裡想都不敢想,村民爭慣了,搶慣了,讓他們讓出一分都難。但這次卻全然不同。』徐斌說,這就是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為集體期盼著小村變好,村民選擇小家『讓』大家。『院牆後移就意味著縮減村民自家菜園的面積,還有一戶要做出拆掉豬圈的犧牲,通過與村民協商,都得到了解決。
今年6月,僅耗時半個月,額爾門沁村就擁有了第一條柏油道路。道路兩側的牆體被噴繪上充滿達斡爾族民族特色的牆體畫,讓八方來客從進村那一刻起便可感受到濃濃的『達鄉風情』。與此同時,今年村裡的民宿也開門納客。由幫扶單位與區委共同出資200萬元建起的獨立院捨高度還原了達斡爾族建築風格,每間房間都用『達語』注釋。其中一間掛牌『嘎得格日』的房間是達斡爾族民俗體驗館,裡面陳列著近年來徐斌在村裡搜羅的勒勒車、紡線車等近百件『達族』老物件。
『平均每天都會有300餘名游客慕名來到額爾門沁,旅游團也接踵而至。』鄧耀華說,游客多了,小島邊的衛生要跟上,最近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的活多了不少。但看著游客絡繹不絕,大家覺得累點也有勁頭。
經營,由『風景』轉向『文化』
貧困戶多美紅搭上了旅游扶貧的快車,摘掉了『窮帽』。穿上達斡爾傳統民族服飾的多美紅負責民俗展覽館的看護工作,一年能有3000元的收入。同時,她還是額爾門沁村巾幗志願服務隊的一員,積極加入到美化村屯環境的工作中。
康永強是額爾門沁村額爾門沁屯負責人,也是額爾門沁辣菜廠和韭菜花廠的法人代表。他介紹說:『辣菜廠今年建成達產,產品全部純手工制作,透過全透明的生產車間,可以看到食品制作的全部工藝流程,讓游客買的放心。今年7月,食品廠成功注冊了「達鄉辣妹」商標,隨著產能提昇,辣菜廠對原材料需求也逐漸增多,不少村民也改變了「小菜園」的種植結構,改種大蒜、辣椒等經濟作物,成了工廠的原料供應商。』
紛至沓來的游客攪熱了額爾門沁,也讓韭菜花、辣菜沫、柳蒿芽等達斡爾族傳統美食『飛』出小村,闖出名堂。
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好風景帶來好『錢』景,小江南島上『中國達斡爾嫩江第一島』的招牌醒目,依托達斡爾族特色民居、達斡爾族特色餐飲,使額爾門沁由『經營風景』向『經營文化』轉變。
如今,額爾門沁村全村40戶78人不落一戶脫貧,昔日『蒿草茂盛』的達斡爾族村如今風景如畫,吸引著八方來客,更守護著『達鄉』人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