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前屋後有了增收田。
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房前屋後種菜很常見,種水稻呢?新鮮!
訥河市訥南鎮全勝村是訥木爾河南岸的一個朝鮮族小村莊,全村常住人口231戶992人。靠著村黨支部書記宋振濤『一畝田』的創意,全勝村的致富快車再次提速。
2018年,在宋振濤的帶領下,全勝村成立了有機水稻合作社,利用村民房前屋後的小菜園種植小園水稻。合作社統一購種、統一育苗、統一銷售。購種、育秧等費用由合作社承擔,農戶只需負責小園的日常管理,便可在秋後享受入社分紅,戶均增收5000餘元。
59歲的貧困戶鮑淑琴通過『帶地入社』,成了『一畝田』項目的參與者。在她眼中,小園種水稻是一次『冒險』。『菜園子種水稻?聽都沒聽過,但宋書記說能賺錢,我信他,就跟著乾了。咱自己家也沒啥投入,就是負責日常的薅草、上農家肥。沒成想,我這小園水稻一年能收5000多元。去年,我家置辦了新電視和冰箱,跟著書記乾,掙錢不愁。』
水稻種植一直是全勝村的立村支柱。2019年,全勝村依托3000畝有機水稻基地,引來訥河市扶貧項目——投資656萬元的鮮米加工基地成功落戶,完成了生產、加工、存儲到銷售的閉環,也延伸了水稻產業鏈。全勝村每年還能拿到50萬元的租金,讓全鎮340戶貧困群眾享受到項目的收益。』
如今,全勝村地產大米品牌『稻園金』產品成功入駐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商超,每斤賣到28元,仍供不應求。
今年宋振濤再次申請了180萬元的扶貧資金引進黏玉米生產線。『村內種植400畝黏玉米,年產100萬棒。既然我們的有機大米已經敲開了一線市場的大門,等黏玉米生產線落成後,我們村的黏玉米將和大米一起開拓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