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訊 『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了,一身力氣百身汗,好日子還在後頭呢。』今年,曙光農場種植戶陳喜財率先使用插秧機無人駕駛自動導航系統對自家水稻地進行插秧作業,這是農場引進新機械實地宣傳推廣新技術的一個縮影。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農場內外來務工人員較往年大幅度減少,造成農場春季插秧期間勞動力嚴重不足,出現僱工困難,僱工價格上漲的現象。為減少人員流動避免產生交叉感染和僱工難、僱工貴的難題,作業站推廣插秧機無人駕駛自動導航系統,該系統不但能節省勞動力投入,還具有提高作業標准、插直度高、通風透光好、提高產量、增加土地使用率。傳統插秧機需3人配合完成插秧工作,插秧機無人駕駛自動導航系統可減少一位駕駛員,2人便可完成插秧作業,不但減少了勞動力的投入,還緩解了僱工困難的壓力,按今年標准計算種植戶一天可節省人工費500元,插秧10-12天一戶就可節省5000-6000元人工費用。
曙光農場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以強化科技為手段,切實做好農業科技示范帶、示范區的提檔昇級工作。同時,做好水稻側深施肥、無人駕駛、超聲波等試驗示范項目研究推廣工作,通過一系列新技術與現代農業的有機融合,進一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責任編輯:宋蔚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