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8月14日訊 鞠秀芹,1979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現擔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寶清縣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她憑借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和肯吃苦的毅力,執著專一,精益求精,在寶清這片黑土地上將小小的木耳、蘑菇做成了大大的創業創新致富項目。
滿懷理想信念揚帆起航創業70後的鞠秀芹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女性,十幾年前她們一家三口的收入主要靠7畝地旱田,為了改變拮據貧窮的生活,於2003年開始利用房前屋後的有限空地學習種植黑木耳,從此揚起了她種菌的理想風帆。
創業的路上,她經歷了沒有資金,缺少技術,信息不暢,產品積壓等多種困難,最難以承受的卻是鄉親們的冷嘲熱諷和家人的不支持。2003年是她第一年種植黑木耳,沒有資料參考,沒有技術支橕,心裡沒底兒的她不顧家人反對撇下不到一周歲的兒子,去牡丹江,東寧等地取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終於把自己培養成了技術能手。 2007年鞠秀芹先後投資了30餘萬元,擴建廠房200平米,自建大棚900平米,引進了高壓節能滅菌鍋,裝袋機,接種機等專業設備,年產菌包50萬袋,當時只有29歲的她還組建了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2013年她又投資了215萬元建了日產3萬袋菌包的生產線,實現了半工廠化管理。正當事業略有起色時,2014年3月22日,由於變壓器缺油產生真空引起爆炸導致火災,短短的19分鍾燒毀了她所有的心血和希望。
直接損失近百萬,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意味著什麼?她心裡清楚的很。看到滿場子狼藉不堪的樣子,她心裡有種說不出的痛,但她並沒有因為這次損失而放棄事業,最終鞠秀芹還是堅定了信心僅用了13天就恢復了生產。
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如今她的創業之路已初具規模,2018年,鞠秀芹在寶清鎮雙泉村創立了食用菌栽培園區,佔地面積63000平米,總投資2000萬元,日產8萬袋菌包的生產流水線已完工,4360平米的發酵車間基礎已完工,預計2020年9月底竣工。主要生產黑木耳,玉木耳,元蘑,猴頭,靈芝,花臉蘑,黑雞樅,赤松茸等10餘個品種食用菌菌包及產品,以及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推廣,新學員實踐培訓等項目。
堅持科技引領工藝精益求精
鞠秀芹積極探索集約化種植模式,采用統一制菌分散管理的原則,大大節約了水資源和耕地資源,統一品種,技術,包裝,銷售,有效地提高了菌農的積極性。專心致力以質取勝,建立了完善的食用菌溯源體系,從制菌,管理到采收全過程實施溯源管理,進一步提昇產品質量,靠品質贏得口碑和市場。
為了能讓產品有影響力,2012年她注冊了『宴菌堂』商標;為加快科技種植步伐,2013年她率先為寶清引進了第一家棚室吊袋栽培技術,該技術節省種植面積,有效縮短生長期,比地栽采收期提前20天;同年6月與東北農大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在代英傑博士和都昌傑教授的指導下開始實驗生產各類富硒菌類產品,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2015年從野生花臉蘑中提種經過人工訓化成功培育出紫蓿花臉蘑;2016年申辦綠標,並在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種黑雞樅;2017年從省農科院引進了灰樹花(舞茸地復仙),該品種硒,鋅,鉻等微量元素含量較高,對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癌抗癌具有良好的效果,還可預防艾滋病。目前,合作社正與哈醫大溝通尋求合作,將采用生物技術提取香菇,巴西菇多糖用於癌癥患者。鞠秀芹的『房前屋後』已經發展成為寶清縣乃至雙鴨山市經營品種最多,發展規模較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
致富不忘鄉親投身脫貧攻堅
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的兩年間,作為農民中的一員,從創業到致富的過程中,她深知農民兄弟對致富奔小康的渴望。17年前,她從種植1萬袋黑木耳起步,到成立龍騰黑木耳協會,到成立寶清縣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再到創辦食用菌園區。17年的創業致富過程中,她心裡始終裝著鄉裡鄉親,目前合作成員已發展到118人,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150餘人,這些人中有11個殘疾人和6個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邊緣戶,在合作社生產過程中,她采取『扶貧車間+利益分成』的帶貧模式,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低保戶,邊緣戶及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5600元,有的達13000元。同時合作社還主動承擔起全鎮的產業扶貧任務,與貧困戶簽訂效益分成協議,連續三年給全鎮96戶貧困戶每戶每年效益分成600元。
精心耕耘,迎來碩果滿枝。寶清縣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於2016年被授予黑龍江省『龍嫂綠廚』示范基地,2017年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2018年被授予黑龍江省AAA級誠信單位,2019年被授予黑龍江省服務三農金牌合作社。鞠秀芹個人也曾被評為全國城鄉婦女建功崗位標兵、龍江巾幗工匠、省雙學雙比先進個人、省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成為帶領身邊農民實現共同致富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