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保衛戰
原生態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
-開展退耕還濕工程、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
-聚焦秸稈還田,加快秸稈綜合利用
-3個劣V類水體全部消除、四大水系整體水質改善向好
-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開展農機化保護性耕作
-農村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建設成效顯著
黑龍江日報8月16日訊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十三五』規劃以來,我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原生態、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五大保衛戰』,生態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幅綠色山水新畫卷在龍江黑土上徐徐展開。
在三江、松嫩平原,一場聲勢浩大的退耕還濕工程正在開展,保護、修復濕地使生態屏障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落實退耕還濕任務7.2萬畝。同時,為了打好原生態保衛戰,我省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開展自然生態保護存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呵護龍江綠水青山。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實施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截至目前,對毀林開墾、采石、采砂、采土、種參等宜林地塊完成林輔用地造林18.6萬畝。
近年來,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已經成為防治大氣污染和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關鍵環節。我省聚焦秸稈還田,加快秸稈綜合利用,2019-2020年度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繼續提高。按照『全域全時段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要求,設立一至四級網格1萬多個。2019年淘汰縣級城市建成區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1137臺,整治『散亂污』企業1100家。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3.3%。
在水體治理方面,3個劣V類水體已全部消除;累計完成了40個黑臭水體治理,同比增加20個,治理率超過國家80%的比例要求。為了推進碧水保衛戰,2019年全省縣級以上城鎮共啟動新、改、擴污水處理廠項目85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7.6萬噸/日,新建改造排水管網750公裡。四大水系整體水質改善向好,62個國考斷面優質水體比例達到66.1%。
黑土地是我國重要的『大糧倉』,我省加大力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2019年,我省完成1.9億畝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了全省縣市(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推廣『一翻兩免』輪耕輪作機械化技術、秸稈還田主要環節農機具及使用技術等11項技術,開展農機化保護性耕作。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優先保護類佔比達到98.9%。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村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建設作為美麗鄉村保衛戰的重要內容,2019年全省農村改廁13.25萬戶,啟動實施45個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222個村屯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全省農業『三減』高標准示范面積達到4000萬畝以上。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5%。
在五大保衛戰整體推進的同時,我省『三線一單』成果通過專家初審,這一成果是我省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將成為我省區域開發、資源利用、城鄉建設、空間規劃和產業准入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