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訊(記者 遲亦達 鄭通 王原龍) 『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近日,記者圍繞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采訪了通河縣委書記王忠勛。王忠勛表示,通河縣始終堅持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采取『四抓』『四結合』措施,有力推動了農民文明素質、農村文明程度的持續提昇,探索形成了共建文明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王忠勛介紹說,『四抓』即:抓價值引領、抓環境整治、抓移風易俗和抓文化惠民。通河縣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思想強農,為鄉風文明和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環境面貌的明顯改善提昇鄉村文明程度;易俗則要發揮各村『一約四會』作用,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針對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現象進行教育整治,引導農民摒棄陋習,營造崇尚道德、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圍;文化惠民是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常態化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節日民俗和文體娛樂活動,定期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等,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提供源頭活水,通過文化浸潤帶動鄉風文明進步。

『四結合』包括:與文明實踐相結合。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愛國衛生、移風易俗、文藝活動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以帶領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發家致富為目標,壯大支柱產業、提昇農民致富本領,推動『通河大米』『大榛子』等縣域特色產業大發展、快發展,通過特色產業發展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支橕和保障。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廣泛開展勵志脫貧戶、移風易俗示范戶、通河好人、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挖掘表彰宣傳家庭困難情況下自立自強、勤勞致富、孝老愛親、教育子女的貧困戶典型。通過脫貧示范戶現身說法,激勵身邊人,提振貧困戶脫貧信心、激發內生動力。與基層黨建相結合。發揮基層黨建引領推動作用,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黨員乾部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全縣沒有軟弱渙散黨組織,掃除了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丑惡現象,基層社會治理成效明顯。
下一步,通河縣將立足把文明鄉風建設進一步引向深入,全力推進通河鎮等一批富有文化內涵的特色小鎮建設,以青山村、樺樹村等國家和省市文明村為樣板,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打造有故事的小鎮、有記憶的街區、有鄉愁的村莊,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由點向線到面拓展,讓新時代鄉風文明新畫卷在通河大地築夢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