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引來好項目,不再『老大難』!——『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2020-08-22 14:5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霍梟涵 王明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2日訊(記者 王亮 霍梟涵 王明菲)同江市街津口鄉衛明村73歲的徐延曾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因患腦出血、家裡無土地等原因,成為了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在扶貧工作隊和當地政府的有效幫扶下,最終於兩年前脫貧。

街津口鄉衛明村。

  村民貧困的成因很多,其中,老無所依、因病致貧是一種普遍現象,也是『老大難』問題。如何保證像徐大爺這樣的貧困戶盡快擺脫困境,並且在脫貧後不返貧,衛明村的扶貧乾部想盡了辦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近日,東北網『足跡』記者一行來到衛明村探訪。

  該村位於鄉鎮府所在地。幾年來,通過提早謀劃,精心布局,依靠鄉村產業帶動讓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貧困群體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2019年,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00多萬,已連續2年為村裡338戶738人繳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僅這一項,就為全體村民每年減少近20萬的醫療保障支出。

  『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不斷增強扶貧造血功能,為村民帶來更多的實惠!』同江市農業農村局駐衛明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李冬告訴記者。

  在衛明村22戶的貧困戶中,徐延的情況比較具有代表性。他與老伴朱桂珍在40平米的房屋居住。針對缺土地的問題,2019年工作隊為他家購買了雞雛120只,引導發展養豬6頭,助其當年增收15000元。工作隊還經過協調,給朱桂珍提供了鄉街道保潔員的崗位,月工資收入1400元。現在,徐延也成為了衛生監督員,一年能領到近3000多元。一年下來,僅工資性收入,老兩口就拿到了16800元。

  李冬表示,除了帶動衛明村村民發展養殖業增收,他們還在果蔬種植、光伏產業、魚產品加工廠等項目為村民開闢財路。其中,光伏產業是由3個村共建,每年能產生14萬元的經濟效益,貧困戶從中享受收益。同時,部分貧困村民還獲得農商銀行貸款,與同江市新遠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對接,參與『企業+貧困戶』帶動增收政策,貨款到期後,本金由該企業償還,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全村受益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帶動增收2250元。

  借助紮實的脫貧政策和辛苦勞動,衛明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卓有成效,貧困戶陸續過上了好日子。久病的老人臉上綻開笑顏,無地可種的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而對未來充滿希望。

  下一步,如何再接再厲,把扶貧產業繼續做實做大,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之後不會再因意外情況返貧,工作隊仍在繼續努力。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