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5日訊(記者 王原龍 包海多) 『2017年,新建村黑木耳產業園區建成,為了幫扶我們貧困戶脫貧致富,園區招聘69歲的我做園區工人采摘木耳,一天工資100元。』8月24日,記者走進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時,已經脫貧致富的村民趙雅芬興奮地介紹著現在的生活。
2013年,趙雅芬由於老伴患病常年臥床,自身年歲較大,缺乏勞動能力,被村裡定為貧困戶。『近年來,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通過發展土地租賃、蔬菜大棚、食用菌種植、光伏發電、北藥種植、村合作社總體經營六大產業,使全村11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2019年獲得省級文明村榮譽稱號。』提到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增產增收,黑龍江省人力與社會保障廳駐新建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柳力新如數家珍般地說道。
實施土地資源管理 積極對上爭取資金
新建村嚴格抓好土地確權管理,明確土地權屬,新增地源3000畝,增加收入13萬元。申請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省駐村扶貧、產業項目發展等專項資金430萬元,建成佔地總面積達6210平方米溫室大棚10棟,種植黃瓜、香瓜、西紅柿等果蔬,通過對外發包、自主經營等方式,每年村集體收益15萬元。

大力發展扶貧產業 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新建村建設了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的38棟智能大棚黑木耳養殖園區,園區總產值平均每年達450萬元,純收益近100萬元。為實現多渠道銷售,新建村注冊了麓南黑元寶商標,開設了自己的網站,與各大網絡商城合作,將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大大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充分發揮了木耳養殖項目帶動村民致富和促進脫貧攻堅的作用。
引進光伏發電項目 帶動北藥種植發展
新建村還引進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佔地6000平方米,裝機容量300千瓦,年可發電35-40萬度,年可創造收益25萬元。除此之外,新建村北藥種植實驗地共有180畝,主要利用光伏發電小區空閑土地、蔬菜園區空閑土地、貧困戶庭院經濟等種植黃?、知母、白鮮皮、防風等,今年為知母收獲年(第三年),預計可為村內帶來6-8萬元純收益。
據記者了解,新建村連續四年帶領村民發展高蛋白大豆訂單種植,年種植2500畝以上,年可為村民增收60多萬元。利用省派駐村工作隊專項資金,建成佔地30000平方米的50棟自動噴淋水稻集中育秧園區,涉及全村4000畝水田,年可增產250噸以上,總增收60多萬元,切實為集體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