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縣太平林場大果榛子項目建設區的榛果掛滿枝頭。
黑龍江日報8月27日訊 初秋時節,走進木蘭縣太平林場大果榛子項目建設區,之前漫山遍野的灌木雜草不見了,成排成行的果榛苗木布滿了山坡,沈甸甸的榛果掛滿枝頭。
望著滿山的榛樹,大果榛子項目建設區負責人張建國現場算了一筆賬:『每棵樹結6斤榛果,一斤果市場價格能賣20元,每株樹產值過百元,一畝地栽植110棵樹,淨剩8000元一點問題沒有,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木蘭縣林業和草原局近年來在林業傳統經濟向林業生態經濟轉型建設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太平林場作業區丘陵地貌特點,發展大果榛子種植產業,經過3年的項目建設,榛木已進入盛果期,產業發展態勢向好,項目達效已成定局。如今,太平林場的2200畝丘陵地變成榛子林。榛樹進入豐果期,豐收的『金疙瘩』鼓了鄉親們的錢袋子。
2017年,太平林場借鑒本地個別農戶大果榛子栽植創收經驗,嘗試性地在作業區內開發建設200畝大果榛子示范園,根據山區地利情況摸索總結果榛苗木培育栽植技術經驗。
技術支橕、荒山作本。到了2018年,木蘭縣開始大規模開展林下經濟,初步實現了林業采伐技術向產業項目管理技術的轉型。林場工人們邁進了項目建設示范園,又有了新飯碗。不到一年時間,大果榛子項目基地增至千畝。在具備技術力量和示范經驗後,太平林場大果榛子產業項目發展進入快車道,林場作業區周邊農戶被吸引到產業項目建設中來,又有1000多畝被廢棄的荒山野嶺被成功開發,栽植上大果榛子苗木。
今年,太平林場大果榛子項目示范基地拓展到2200畝,有24名林場原一線采伐工人如今成為了項目管理技術骨乾,大果榛子產業項目建設成功解決林場職工家屬及農村富餘勞動力3300餘人次,為貧困戶提供產業基地務工76人次,累計為貧困戶增收7600餘元。項目建設讓林場職工實現了再就業,掙到了新工資,也為農戶和貧困戶找到了一條增收脫貧的新路子。
根據大果榛子項目建設成熟經驗,太平林場規劃明、後兩年可自行選育大果榛子母樹5000株,最低可節省苗木投資50萬元,真正實現苗木自給,實現林業經濟轉型。該產業項目建設將成為林場新的經濟支橕點。
『木蘭縣也有本土大榛子了,這是該項目的最大意義。』談到未來的發展,木蘭縣林草局局長孫文智說:『將來我們這些項目成型後,都將走個體化經營之路,這樣能夠最大限度激發種植和管理的積極性。我們一定全力做好放管服,進一步實現縣域林業經濟轉型,為打造鄉村振興經濟支橕點提供有力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