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29日訊(記者 許諾 王亮)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也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如何優化公共服務功能,促進社區自治回歸,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與良性互動,讓社區如家,鄰裡和睦,讓居民擁有滿滿的獲得感?

29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網絡媒體看鶴城報道團走進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北玻社區,探索社區『脫胎換骨』背後,社區百姓的『幸福密碼』。
『家門口的社區為我們分別提供了議事解事、學習互動平臺和專屬辦事平臺,現在辦啥事都特方便。』提起『北玻社區』,家住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北玻小區九棟的居民王阿姨連聲點贊。王阿姨的點贊源於北玻社區實施網格化管理構建自治格局,激發居民自治活力,提昇居民歸屬感,在拉近居民之間的距離的同時,提昇了群眾滿意度。

北玻社區常住人口1336戶,社區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4人,配備網格長6人,樓棟長13人,樓門長52人。近年來,北玻社區打造『黨建為核、服務為本、自治為魂』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以網格化管理為手段,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門中心戶』的組織體系,織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的基層黨建網。把黨員作用發揮到網格中。通過設立『黨員志願崗』,組織黨員認領各自『責任田』,協助社區收集『微信息』,實施『微調解』,開展『微宣傳』,提供『微服務』,讓紅色力量在網格中充分發揮作用。組建由40餘名黨員組成的『飛虹志願服務隊』,義務為居民提供環境清理、便民維修、助老助困等志願服務,帶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到社區建設中。

推選出66名有擔當、有威望、有乾勁的居民擔任網格長、樓棟長和樓門長,其中黨員比例超過了50%,有效把社區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落實區委『四級聯系』常態化入戶走訪機制,每年對轄區內居民100%入戶一遍,了解群眾真實需求,征求社區治理意見建議;每月組織網格長召開『家庭會議』,集中化解民生難題,實現交流溝通面對面、心貼心。
把服務送到網格中。推行共建聯席月例會制度,與轄區共建單位交流工作經驗,探討共建共治措施。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充分發揮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幫助社區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引進各類社會組織開展服務,並成立『溫馨黨支部』,為轄區居民提供心理諮詢、月嫂培訓、家政服務、托老陪護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以居民為主體的『協商民主』議事機制。成立協商民主議事委員會,每天5名老黨員坐班為群眾服務,通過『一事一議』模式,集中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打造『發現問題—協商討論—處理解決—結果反饋』的工作閉環。成功解決房屋漏雨、路面破損、供熱供暖等問題。建立以居委會為龍頭的『一居六委』服務機制。創新組建了人民調解、綜合治理、文化體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環境物業6支熱心社區事業、擅長處理公共事務的專委會隊伍,根據群眾的需求協助居委會開展自治工作,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專委會接單的『清單式』服務模式,使社區服務更加精准化,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需求。建立志願者『積分兌換』激勵機制。實行『以服務兌換積分,以積分兌換星級』的志願服務積分制,向志願者發放積分卡,逐月登記積分獲取情況,社區以年為周期為志願者累積積分,志願者憑積分兌換相應禮品,調動居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