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31日訊 (高詩宇 李福山 記者 許諾 王亮)日前,『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網絡媒體看鶴城主題采訪報道活動走進龍江縣。由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津雲、東北網、極光新聞客戶端等30家中央和省級主流網絡媒體組成的報道團對龍江縣產業扶貧的經驗做法進行了采訪報道。

龍江縣作為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黑龍江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唯一試點縣,脫貧攻堅成果引起全國關注。
采訪中,報道團先後深入龍江縣哈拉海鄉、魯河鄉通過講解交談、實地查看等方式對和牛改良、赤松茸培育、扶貧旅游等為代表的龍江縣扶貧產業進行了深入的采訪報道。活動現場,龍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願者們還進行了『直播帶貨』,通過網絡平臺向公眾展示介紹了『龍江華牛』『沙棘木耳』『赤松茸』等扶貧產品,並從地域產品、營養價值、優惠力度等方面介紹了產品。采訪中,記者們對龍江縣扶貧產業開發、建設、收益、帶動以及『一村一品』『扶貧車間』等方面的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對龍江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了認可。

龍江縣一直堅持把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目標的治本之策,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確立了以高檔肉牛、木耳、瓜菜為重點,以雜糧雜豆、特色養殖、林果經濟等為補充的產業脫貧體系,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謀劃長遠增收渠道。目前,已建成縣主導產業4個,分別是高檔肉牛、食用菌、瓜菜和光伏產業,實現了貧困戶產業全覆蓋。2017年承辦了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2018年承辦農業農村部大興安嶺南麓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部際聯系會議。高檔肉牛產業上,龍江縣創建了『政府+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龍頭企業+金融』、『國有資產+龍頭企業合作』三種模式,貧困戶年均增收1500—8000元。食用菌產業上,通過實施國有資產帶動,由綠銘公司對菌包廠和食用菌基地進行整體租賃經營,年繳納租金700萬元,用於全縣建檔立卡戶公益崗位、獎勵補助和無勞動能力戶補助等方向。瓜菜產業上,重點實施『合作社+產業+貧困戶』扶貧模式和『農家小園電商精准扶貧』項目,2019年農家小園面積達到1330餘畝,帶動貧困戶679戶,畝均增收3000—5000元。今年種植面積發展到3468畝,其中貧困戶種植面積1298.54畝,輻射13個鄉鎮,帶動種植戶925戶,其中,貧困戶245戶。籬笆小院助力電商扶貧入選2019年全國電商精准扶貧50佳典型,是東北三省唯一入選的電商扶貧案例。光伏產業上,采取『多村一站』建設模式,建設11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4420千瓦,截止今年6月末,累計發電量1240萬度,累計實現收益930萬元,帶動貧困戶1051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在打造鄉村特色扶貧產業上,鼓勵鄉村結合自身實際,發展雜糧種植、定制菜園和山羊、獺兔、生豬養殖等『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共帶動貧困戶3799戶,佔貧困戶的81.5%,戶均增收300—2000元。

通過這次采訪,龍江縣向外界展示了脫貧攻堅的卓越成果。多年來,龍江縣嚴格按照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總要求,抓保障、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脫貧攻堅成效明顯,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提昇,實實在在地享受到脫貧攻堅戰役給他們帶來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