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行走自貿試驗區 體驗黑龍江新變
2020-08-31 09:20: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曲靜 付宇 孫銘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讓企業倍感方便。企業設立時間由『天』到『秒』,車輛查驗通關時間由10分鍾縮到30秒。

  ◆產業集聚之勢初顯。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4200家;新簽約項目148個,投資額1838.58億元。

  ◆引發人纔『虹吸』效應。吸引『後浪』們與自貿區共成長。

  ◆惠及邊民。截至7月底,完成過貨量6.77萬噸、進口額2.7億元、交易額3.08億元,實現稅收770.9萬元,參貿邊民9.12萬人次。

  ◆探索『總部企業+口岸加工園區+境外原料基地+國際物流通道』對俄合作新模式。

  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101天完成單體建築封頂;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拿到全部開工手續,僅用9個自然日;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企業設立時間由『周』到『天』到『秒』的優化……自2019年8月30日中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個片區,每天都在上演著速度與激情的故事。

  構建大數據與建築安全管理相融合的『智慧工地』入選全省十大創新案例。記者蘇強攝

  據省商務廳(省自貿辦)介紹,一年來,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89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實施86項,實施率達96.6%;12項創新實踐案例上報商務部,發布了省級十佳創新案例。截至今年7月,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4200家;新簽約項目148個,投資額1838.58億元。開放理念明顯增強,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營商環境大幅提昇,改革紅利加快釋放,以自貿試驗區為引擎,變化讓人驚喜連連。

  綏芬河鐵路口岸。記者蘇強攝

  在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啟航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深入三個片區采訪,發現與體驗黑龍江新變。

  新變一

  『試驗田』裡說創新

  百年口岸綏芬河,國門靜靜佇立。貨檢通道處,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對貨車進行查驗,出入境車輛井然有序過關。

  中俄人員和車輛快速通關與備案新模式的推行,縮短了通關候檢時間,信息采集備案時間由原來30分鍾縮短到2分鍾,車輛查驗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0分鍾縮短到30秒。

  在哈爾濱片區行政服務中心陽光大廳,工作人員在為企業服務。記者蘇強攝

  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互聯網在哈爾濱新區企業設立『秒批』系統,提交了在哈爾濱新區的項目公司設立申請,剛剛站起身就收到了審批通過的短信。這是哈爾濱片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經營范圍和經營場所自動比對等功能,讓企業設立時間由『天』優化到『秒』。

  中俄黑龍江公路大橋。

  一個個小切口,撬動大格局,一個個制度創新案例讓企業倍感方便。

  『太方便了,太快了!』在黑龍江自貿區哈爾濱片區行政服務中心陽光大廳,只拿身份證掃描了承諾書上的二維碼,當天就可以開業經營的哈爾濱市松北區匠子賓館工作人員李春蘭興奮又意外。前不久,哈爾濱自貿片區『以照為主,承諾代證』改革在全國率先施行,住宿、美容、美發、沐浴四類小型公共場所,在具備開業條件後只需自主承諾即可開始經營,無需辦理公共衛生許可手續,從制度供給側將上述企業原本要經過受理、現場核查、審批、出證等環節纔能拿到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從15個工作日降為了『零』。

  黑河口岸。記者蘇強攝

  讓大家感到格外方便的一個個看似小小的創新,背後則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

  『企業需求和百姓痛點堵點,就是我們創新方向所在、動力所在。我們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企業訴求、市場主體需要,再把這些需要演變成實實在在服務企業的便民舉措和創新方式方法。』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任海龍說。

  『作為服務者,我們每天都在想如何在已創新的基礎上再創新,一刻不停「折騰」自己。』哈爾濱自貿片區管理局審批服務處劉惟喬告訴記者,以四小場所『以照為主,承諾代證』為例,取消衛生許可,突破的是行政許可的底線,帶來的可能是公共衛生的風險。『那一陣兒,我和衛生局長每天都碰在一起研究,如何既方便群眾,又方便監管。突然靈光一現,利用之前建成的審批監管執法一體化平臺,在企業做好經營准備後只需掃描《公共場所衛生告知和承諾書》上的二維碼,即可將相關監管信息自動傳輸至監管部門。』劉惟喬說,作為服務者,他們之所以敢於創新,是因為自貿片區持續探索容錯糾錯機制,以及『組織兜底,領導擔當』的乾事創業氛圍。

  深耕『試驗田』,創新不停步。一年來,我省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著力打造制度創新高地。24個中省直部門出臺28個配套支持文件、近400項高質量支持自貿試驗區政策措施,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目前,總體方案89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實施86項,實施率達96.6%,在同批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中名列前茅。企業『跨域』登記、『智慧工地』管理、互市貿易監管、跨境法律服務等一批具有龍江首創特色的創新實踐案例對外發布。

  新變二

  投資興業新熱土

  加強政策供給,釋放『五區疊加』潛力,吸引企業集聚發展、攥指成拳,打造龍江版新浦東——這是哈爾濱自貿片區的籌謀。

  6月9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產業項目簽約暨產業政策信息發布會上,25條重磅產業政策發布,32個產業項目集中簽約……自貿區哈爾濱片區以新姿態彰顯打造『創新策源地、資本首選地、項目聚集地、人纔落腳地』的決心。25條政策涵蓋廣、靶向准、力度大、措施實,從對外開放合作、重點產業集群培育、要素供給保障、科技成果轉化、人纔引進激勵、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兌現落實等七個方面,給予自貿區企業強力支持,通過政府降稅、減費、重獎,真正讓利於企業、讓位於市場,最高補貼項目甚至實現了全額返還。集中簽約的32個項目,總投資377.8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新材料、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總部經濟、大健康、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領域。這是一片活力迸發的投資興業熱土。截至今年7月,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4200家;新簽約項目148個,投資額1838.58億元。

  能夠形成招商引資強磁場,絕不僅僅靠政策吸引力,更有開放理念、服務意識的明顯增強、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企業最有體會——『我們公司做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很多年了,與俄羅斯遠東太平洋海岸,馬加丹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白令海峽多家漁業聯合體有10多年的合作,俄羅斯的水產企業對黑河的營商環境非常認可,他們聽說黑河變成自貿試驗區後,第一時間聯系我們想要注冊企業落在自貿區。』寶成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張寶成說,經過溝通協商,幾家漁業聯合體一致同意與他們公司一起在黑河口岸,成立俄羅斯遠東太平洋海岸深海魚業產品經銷聯合體。其中,

  洋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8月21日已經注

  冊完成,成功落地黑河自貿區。

  黑河片區在招商引資的同時,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在提高項目服務上下功夫,按照『您帶項目資金來,剩下的事情我們辦』的保姆式工作方法,強化親商、安商工作,著力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堵點』『痛點』,開啟『窗口服務快捷鍵』,全面打造一流營商新環境。

  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准,推動建設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自貿試驗區已成為代表我省營商環境的高標准樣板。

  新變三

  對俄合作新高地

  作為國家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明確:全面落實中央關於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建成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的要求,著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

  最北自貿試驗區,對俄合作新高地,三大片區在行動。

  黑河,中俄『雙子城』,『一橋一管一道一線』串聯起中俄兩岸發展新格局——中俄兩國合建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中方境內工程圓滿交工,黑龍江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中俄能源合作標志性項目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這條起自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由布拉戈維申斯克進入黑河的天然氣管道,未來30年裡將向中方供應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中俄首條國際跨境索道正式開工建設;對俄跨境輸電線路不斷完善,年輸送能力達到80億度。『正是這些重大合作項目的推進,讓中俄兩國之間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成為「命運共同體」。』黑河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海鵬說。

  自貿區同樣讓邊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綏芬河市富民互市貿易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交易大廳,邊民正在排隊進行交易。邊民通過互市貿易進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價值在人民幣8000元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今年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綏芬河互市貿易仍逆勢而上,實現了我省與白俄羅斯、韓國和哈薩克斯坦三國的糖果、咖啡、海苔等互貿商品的首發進口交易。截至7月底,完成過貨量6.77萬噸、進口額2.7億元、交易額3.08億元,實現稅收770.9萬元,參貿邊民9.12萬人次。

  既不是口岸,也不是港口,哈爾濱片區選擇與口岸城市合作,向口岸延伸。日前,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赴撫遠市,就合作建設中俄農業跨境產業鏈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並達成初步合作共識,探索實施『總部企業+口岸加工園區+境外原料基地+國際物流通道』對俄合作新模式。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是全國少數幾個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自貿片區,怎麼辦?建。今年年初,在海關的支持下,自貿區哈爾濱片區相關負責人與省內物流龍頭企業龍運集團對接,謀劃合作申建B型保稅物流中心項目。『B型保稅物流中心是指經海關批准,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並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場所。建成後,可以彌補自貿區哈爾濱片區缺少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平臺功能,同時極大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強片區吸引力。』龍運集團俄運通公司總經理張爽介紹,目前,項目前期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平整土地、向海關申報手續同步進行。『今年將開工建設,爭取年底完成樁基礎,2021年底一期投入運用。』張爽說,B型保稅物流中心將著力發展對俄跨境電商的物流通道服務,並吸引進出口貿易企業和物流企業入駐,帶動相關產業增益提昇,打通內陸地區對外貿易出海口。

  新變四

  產業聚集新氣象

  一年前,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三大片區的產業定位清晰明確。

  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北藥產業園、光電產業園、中俄跨境綜合物流樞紐、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中國長城(黑龍江)計算機智能制造基地、萬鑫石墨產業園、科友半導體材料……伴隨著一大批高端企業入駐,自貿試驗區成為黑龍江投資興業新熱土,產業聚集之勢初顯。更為可喜的是,產業聚集之勢還產生了人纔的『虹吸』效應,尤其是吸引『後浪』們與自貿區共成長。

  30歲的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魏文慧說,與自貿區共同成長,是『後浪』的光榮。築夢美好新時代,是『後浪』的使命。自貿區的未來將是中國特色又一個絢爛的新高地,她願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為自貿區的成長盡心盡力。

  32歲的哈爾濱安天科技集團基礎研發部總監趙超說,科技創新城是哈爾濱的硅谷,也是IT人實現夢想的地方。每天,迎著自貿區蓬勃的氣息,作為守衛網絡安全的衛士,網絡安全工程師們為客戶提供有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隨時為抵御網空威脅做好准備。

  談及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康翰卿說,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使命。下一步,將通過制度創新實踐創造『沿邊經驗』,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市場主體,精細化招商吸引外向型產業聚集,營造『最北窪地』。讓最北自貿試驗區,成為合作開放新高地。

  與時代同頻共振,良好的營商環境,最佳商務成本,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商務廳提供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