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總體方案確定的713項改革試點任務平均實施率接近80%;前七個月實際利用外資131.1億元人民幣,外貿進出口6607.6億元人民幣,分別佔所在省市的5.8%和10.8%……這是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六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運行一年交出的成績單。
9月2日,在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表示,去年8月,上述六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運行。一年來,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立足區位特色優勢,突出差別化探索,加強系統集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了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加強改革探索的設立目標,更好服務了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
唐文弘介紹,一年以來,各地圍繞戰略定位,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開展差別化探索。例如,山東支持成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研發體制機制創新,設立不到一年,已凝聚87個高水平創新團隊,創立64家科研機構,轉化研究200多項前沿技術成果,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河北自貿試驗區雄安片區立足建設金融創新先行區,積極探索監管『沙盒機制』,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順利推進,目前已入盒線上供應鏈金融系統、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平臺等五個創新應用。廣西、雲南、黑龍江作為我國首次在沿邊布局的自貿試驗區,積極通過改革創新助推沿邊開放,如廣西實現邊境陸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關,雲南創新開展『跨境電商+邊民互市』,黑龍江打造跨境綜合物流樞紐等,輻射帶動沿邊地區發展。
系列探索支持之下,各地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唐文弘介紹,今年以來,山東等六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臨港新片區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多措並舉解決企業融資難、用工難、履約難,在加快產業聚集和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方面出臺了許多創新舉措,通過服務外貿外資企業、支持企業融資便利化、推進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為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