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用心做足庭院經濟 用情做好精准幫扶
2020-09-11 11:00:00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1日訊 9月,正值農忙豐收時,在海林市佛塔密村的扶貧車間裡,總會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或挽袖參與勞作,或埋頭整理材料,或與村民同甘共苦揮汗深耕,或一起分享玉米、豆角『雙豐收』的喜悅。

  作為國網牡丹江供電公司派駐牡丹江海林市佛塔密村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的付雪飛,她從2018年2月開始,撲下身子,走村入戶,訪疾苦、送政策、排糾紛、解民懮,真情付出、真心服務,始終忙碌在扶貧一線,為加快佛塔密村、西街村脫貧做出了積極貢獻。

  訪村情、知民意理清扶貧助困思路

  『從2017年6月以來,我們公司就成立了由總經理、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部署扶貧工作。經過走訪,我們發現留守老人年紀大沒有勞動力、患病在身是村裡這36戶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付雪飛告訴記者,經過她積極與海林市柴河鎮、山市鎮對接聯系,確定了佛塔密村、西街村的36戶貧困戶為扶貧對象,並對其進行走訪調研,掌握家庭收支情況,了解實際困難,建檔立卡。

  為熟悉佛塔密村的村情民意,盡快完成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付雪飛加強與村委會的溝通聯系,帶領工作隊深入鄉村、田間,與村民傾心交談,與村乾部、村民同勞作、同耕耘、同收獲。佛塔密村貧困戶李玉秋告訴記者,她有一個長期臥床養病的兒子,為了給他治病把家裡的積蓄都掏空了,一家人也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只能靠村委會救濟過活。直到付雪飛的到來,纔給她帶來了曙光。如今,李玉秋在付雪飛的全程扶助下,利用自家的小院搞起了養殖業,實現了守著家門口就脫貧的願望,臉上的愁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幸福的笑容。『今年6月中旬,我在養殖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周轉問題,付書記了解情況後,個人出資為我購買喂鵝雛的玉米3000斤,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望著自家准備出售的鵝和雞,她高興地和記者講述著自已脫貧的經歷,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敢創新、勇擔當提昇扶貧『造血』能力

  『扶貧不但要幫助貧困戶解決難題,更是要變「輸血」為「造血」,扶起貧困戶的精氣神。』付雪飛經過前期調研,多方聯系,與海林市柴河鎮、山市鎮合作,一起引進貸資入企、1+N收益、豆角種植加工、馬鈴薯托管、雞鴨鵝養殖等產業扶貧項目,全面開展推進扶貧工作。

  2018年底,付雪飛在牡丹江海林公司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員工捐款的方式與柴河鎮、山市鎮聯合一起出資2萬多元,幫助山市鎮西街村其中7戶特別貧困戶與海林市薯緣糧食種植產業合作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幫助柴河鎮佛塔密村其中16戶貧困戶與永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開展從選種、種植、收獲、銷售都由合作社負責,貧困戶坐家裡等分紅的馬鈴薯托管、豆角種植加工扶貧項目。

  『我們合作社將豆角和玉米種植在一起,既節省土地又省人工,今年地裡的玉米和豆角都是大豐收。我家在付書記的幫扶下,去年一年人均收入已經達到6000多元了!』在佛塔密村貧困戶徐淑萍的家裡,全家人圍坐在小院內做著玉米脫粒的農活,善於言談的徐淑萍邊忙邊分享著自家脫貧的喜悅。

  架金橋、解難題助力大美鄉村建設

  『作為扶貧乾部,幫助村民擺脫貧困是責任!有困難纔叫攻堅,沒有困難要我這個包村乾部乾嘛呢?』付雪飛自接到兼職第一書記的任務後,始終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和扶貧組的其他成員。在扶貧路上,付雪飛以用定學,學以致用。她從完善扶貧檔案做起,詳細了解全村貧困人群情況後,結合『產業增收、轉移就業、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等扶貧政策,制定『一戶一措』扶貧方案,因戶施策。

  2019年,付雪飛在一年扶貧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擴大家庭養殖規模、改善勞動工具、繼續扶貧扶智介紹就業、成立扶貧車間、發動員工集資捐物扶助、鼓勵子女增加贍養力度』等7項幫扶措施。『一系列措施推行後,公司黨委和村委會都覺得投資不多,收益不錯,村民們也非常滿意。』付雪飛對記者說起自己與扶貧組成員一起在扶貧路上,成長、成熟的經歷。

  今年4月份,付雪飛帶隊兩次遍訪家裡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鼓勵他們搞家庭養殖的同時,積極參與扶貧車間勞作的雙重致富政策,成功簽下8份養殖合同和扶貧車間勞動合同。『前兩年村裡自來水泵房出現泵水問題,付書記協調供電所為我們改造泵房用電線路,解決村民飲水安全問題。』佛塔密村黨支部書記陶亞林介紹說。付雪飛在兼任第一書記期間,為村子催辦低壓線路改造進度,改善全村安全用電環境;定期組織供電所人員為貧困戶進行安全用電宣傳和安全用電檢查30餘次,無償維修18次。

  『今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是我們種植產業一點也沒受到影響,玉米、豆角的產量都上去了,原有的加工車間就不夠用了,在電力部門和村委會的幫助扶持下,我們扶貧車間擴建項目已經如期投入使用。現在,合作社裡的貧困戶人均收入都已經達到6000多元。』海林市柴河鎮永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同勝道出所有脫貧人員的心聲。

  『佛塔密村和西街村的36戶貧困戶在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開展的一系列利民惠民的幫扶舉措助力下,早已脫貧過上了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剛剛忙完農活的付雪飛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笑著對記者說。

  用心幫助每一戶、用情感動每一人,兩年半來,付雪飛用實際行動,將牡丹江供電公司開展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悅民的幫扶舉措送到兩個村子,點亮36戶貧困家庭的心燈,贏得了佛塔密村、西街村村民的交口稱贊,為脫貧攻堅和大美鄉村建設貢獻了電網人的滿腔熱忱和赤子情懷。連續多年,牡丹江供電公司海林公司獲得『脫貧攻堅先進幫扶單位』;付雪飛獲得『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