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訊(趙鑫 記者 安澤)9月14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定點扶貧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培訓班在大慶油田鐵人學院開班。108名來自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范縣的學員走進大慶油田,從鐵人學院的特色課程中,了解石油文化,從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決戰脫貧攻堅。

1988年至2020年,中國石油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76個縣(市)開展扶貧工作,投入大量幫扶資金,派出扶貧乾部超過1萬人次,惠及幫扶地群眾超過千萬。今年2月底,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中國石油在豫定點扶貧縣——臺前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2007年起,中國石油在臺前縣『深耕』十三載,圍繞民生、產業、教育、醫療等方面大力實施扶貧項目建設。臺前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1.4213萬元。回顧中國石油在臺前縣的扶貧歷程,曾連任三期扶貧乾部的陳樹栓深有感觸:『革命戰爭年代,老區和老區人民為革命做出重大犧牲和貢獻。正因如此,在扶貧的路上,我們不能落下一個革命老區,丟下一個老區人民。很榮幸,我們在臺前縣做到了!』
8月15日,臺前縣姜莊村,來自北京的劉先生一家很是不捨地離開了『姜子牙的渡口』民宿,談起在這裡的體驗,作為資深民宿體驗者的劉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如今的姜莊村依偎黃河,東望群山,古村、古道、古樹、古渡口,與周圍的萬木蔥蘢、鳥語花香融為一體。10處改造後的院落,有庭院、廚房和餐廳,建築既有古村落原有的古風韻味,又不乏鋼鐵、電器的精致野奢。
作為中國石油的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姜莊村的民宿是中國石油在10年定點扶貧工作基礎上,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探索的精准扶貧新模式。以『村莊內部造血』為核心,通過引導村民合作,建立共享合作社股份機制,並引入合作伙伴促進村莊產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同樣是『深耕』十三載的范縣,也於今年2月底實現脫貧『摘帽』,1.5萬餘戶居民奔向美好新生活。
在抗日戰爭時期,范縣是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腹地。新中國成立後,地處黃河『豆腐腰』的范縣,又被列為北金堤河滯洪區,處在滯洪區的最下游,十年九澇。2007年4月,國務院扶貧辦將范縣確定為中國石油定點幫扶縣,通過『項目帶動、產業先行,輸血為先、造血為本,市場運作、激發活力』的石油扶貧新路徑,中國石油攜手當地政府一道致力於脫貧攻堅工作。
『以前十天半月纔能洗一次澡、洗一次衣服。現在可方便,打開水龍頭就可以洗個痛快。』正在自家院裡洗衣服的范縣白衣閣鄉小伙劉賢軒高興地說。中國石油在范縣建設的安全飲水工程項目,不僅結束了當地不通自來水的歷史,改善了用水質量,扭轉了當地人們長期飲水困難和飲水不衛生狀況,而且降低了傳染病發病率。同時,由於水源問題的解決,當地培育出庭院經濟及鎮村企業、手工業及其他漁牧業等,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黨組提出,要把提高扶貧質量放在首位,實現貧困地區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持續推進消費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五大戰略。在下一步扶貧工作中,中國石油將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繼續做好民生、產業、消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幫扶,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石油智慧和石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