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訊 近年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氛圍在我市蔚然成風,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也成為了新『食』尚。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機關食堂、餐飲企業和消費者,發現『光盤行動』已漸漸深入人心。
【機關食堂】
日前,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專題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導餐桌文明』主題活動,廣大職工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倡議書』簽字板上寫下了自己的承諾,用實際行動踐行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在全中心上下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
食堂工作人員劉玉生表示,當他們將『勤拿少取,杜絕浪費』的標識貼在取餐窗口,將『珍惜糧食,遠離浪費』的標識牌擺放在每個餐桌之後,整個食堂的氛圍能夠感覺與以往不同了。尤其是大家都簽字寫下了自己的承諾,似乎將這件事都銘記在心。如今中心食堂每日用餐人數約200人,從排隊取餐到飯畢收餐,光盤率達到99%,很多乾部職工對這樣的變化都非常認可,都說為自己做到了『珍惜一餐一食』而驕傲。
【堂食消費者】
臨近午餐飯點,在大商新瑪特六樓餐飲區,前來就餐的顧客絡繹不絕。盡管品種五花八門內容豐富,但餐後用具上極少有餐餘浪費。據一位工作人員透露,最近一個階段,她清理的餐餘垃圾量大幅減少,不再不停倒剩飯剩菜了。
文明就餐的氛圍正逐漸形成,餐飲浪費正不斷減少,吃不完打包成為了風尚。『以前在外用餐總愛多點幾樣菜,但量大經常吃不完,造成浪費。自從提倡光盤行動後,點餐時我就下意識地少點幾樣菜,盡可能做到不留剩菜,不浪費。』市民劉凌表示,以前就餐後想打包,總覺得『面子』上不好看。現在,她身邊很多人都自動參與到『光盤行動』當中,即使外出吃飯有剩餘,也主動要求打包,不再擔心『面子』問題了。
【外賣商家】
秦可怡是一位資深線上點餐消費者。近一段時間,她在點餐時經常備注『米飯少放』等字樣。『我飯量小,外賣的量總是吃不完。以前也覺得吃不了很可惜,但是沒有主動尋找杜絕浪費的辦法。』秦可怡說,自從全國倡導愛惜糧食、勤儉節約以來,她也深受啟發。從此,每次點餐,她都主動備注,用實際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餐廚垃圾量大幅減少了。』廚仕質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召義告訴記者,近期消費者點餐時主動節約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提醒消費者按需就餐,餐廳入口處張貼了宣傳海報,工作人員也會在點餐時提醒消費者。就餐當中,當工作人員發現餐品量減少後,會為消費者更換小餐盤,或者主動將剩餘餐品分配給消費者。當消費者結賬時,工作人員會提醒消費者打包,並免費提供打包餐盒和打包袋。
【餐飲企業】
在龍詠記餐飲公司,對員工進行提倡節儉的培訓已經成為日常工作。『我們幾家門店的廚師對菜譜進行了調整,將大盤菜變成了小盤菜,同時下調價格,以滿足想品嘗多種口味的消費者需求。』龍詠記餐飲公司經理王海坤表示,除了日常提醒消費者少點菜、打包菜品外,公司還計劃推出獎勵活動,對就餐不浪費的顧客贈送小禮品,推動勤儉風尚更廣范地傳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盡管我們的物質資源逐漸豐富,但勤儉節約的觀念和習慣仍未過時,也絕不能丟。杜絕浪費行為,就要將勤儉節約的觀念根植於心、付諸於行。光盤行動不只是打包剩菜剩飯,更代表著尊重勞動的品德,合理消費的意識。只有踐行餐桌上的文明,纔能真正成為節約的倡導者和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