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記者 葛金鑫 楊帆)興邊富民行動自世紀之交啟動實施以來,現已成為推動邊境地區發展的一面旗幟,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一個有力抓手。記者從省委統戰部獲悉,興邊富民行動實施20年來,黑龍江省18個邊境縣地區生產總值是2000年的6.8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7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546元,全省邊境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教衛生等指標均高於全國邊境縣平均水平。
20年來,全省測算分配給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達141043.5萬元,佔全省總資金的49%,合理布局基礎教育、醫療服務,進一步改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各族群眾的幸福指數顯著提昇。我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已成為少數民族整體發展最快,發展基礎最好的區域,目前,赫哲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已經具備了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和條件,可以率先實現小康目標。
黑龍江省18個邊境縣(市、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4個,省貧縣1個。一直以來,省委統戰部『大統戰』格局資源,堅持『智』『志』雙扶,精准梳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興邊富民重點需求,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發展產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惠民政策落實、廁所革命、發展扶持庭院經濟等方面持續發力,美了家園,暖了民心。
積極開展對口幫扶,借助各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的經濟資源和經濟實力深入實施產業扶貧、智力扶貧、醫療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吸引更多的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和精英人纔在民族地區落戶建設、紮根服務。2018年全省5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2019年含23個少數民族村在內的28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004%,遠遠低於全省0.07%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