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日訊 (記者 鄭通)喚雞出籠、喂食、撿雞蛋……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阿城區亞溝街道全店村村民項友家的小院兒時,幫扶乾部劉少偉正和項友聊著鄉村笨雞最新的行情,但手裡的活兒一點不耽誤,儼然也變成了一位『養雞能手』。

項友曾是全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個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父母過世多年,妻子離家出走,患有嚴重肝硬化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項友獨自撫養未成年的兒子。

在劉少偉幫扶期間,項友多次住院,費用成了難題。劉少偉積極協調醫院幫助辦理手續,又借助大病保險再次報銷政策,解決了項友醫療費用6000餘元。同時,劉少偉又積極與阿城區社會扶貧專項資金領導小組申請,核准救助資金1.9萬元。
有病安心治、及時治,黨和國家健康扶貧的政策,驅散了項友這樣因病致貧戶心頭的陰霾。病痛得到治療同時,也讓他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看病不再犯愁,劉少偉就和項友一起想下一步咋纔能把日子過好。選准幫扶項目尤為關鍵。考慮到項友身體患病,不能乾重體力活,劉少偉幫助項友在家裡建起一個廢品收購站。村上出錢,還幫項友配上一臺電動三輪車,方便他往返村屯之間收購廢品。『收廢家電、收廢報紙、收廢銅鐵......』村裡多了熟悉的吆喝聲,項友家一年也多了2000多元的收入。2018年,廢品收購、土地流轉、公益崗位等幾項收入相加,項友家人均收入達到了6325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後來,阿城區委、區政府提出?三個一?扶貧工作要求,即使幫扶對象擁有一技之長,一業可依,一職可就,實施行業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提高『造血』功能。
庭院養殖成為很多因病致貧戶瞄准的產業,在劉少偉的幫助下,項友的家庭養雞場開了起來,幾十只小笨雞不但讓農家院添了生氣,也讓項友家一年又增收約三四千元。『黨和政府幫咱挺多了,剩下的就要靠我們自己努力把日子過好!』項友說,明年他要擴大庭院養殖的規模,靠自己的雙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