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抓住重點 積極推進網上關工委建設
2020-10-14 14:14: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抓住重點積極推進網上關工委建設

  黑河市關工委

   2020年9月

  近些年來,我們按照中國關工委部署和省關工委要求,積極爭取黨委領導和各部門支持,在網上關工委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統一思想,夯實網上關工委工作基礎。一是解決思想障礙。針對模糊認識,學習新思想,增強政治性。我們多次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認識到當今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深刻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是關心下一代工作必須佔領的陣地、必須進入的領域、必須掌握的工具。針對觀望態度,分析新情況,增強緊迫感。深入15個鄉鎮村屯、10個街道社區、16個中小學校調查研究,對互聯網同全市青少年思想生活緊密聯系的現狀梳理研究,深切感到建設網上關工委任務繁重、時間緊迫,老同志更應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工作。針對畏難情緒,借鑒新經驗,增強自信心。組織市縣兩級關工委負責同志到哈爾濱市道裡區考察,聽取經驗、學習方法、查找差距。大家決心知難而上,切實把網上關工委建設抓緊抓實抓好。二是加強領導力量。市關工委主要領導直接抓網上關工委工作,市縣有15名同志具體負責。遜克縣設立網上關工委辦公室,有三個縣(市、區)專門選調或借調了專業工作人員。三是建好市縣網站。市縣黨委全力幫助關工委解決資金、技術問題,2013年市關工委網站上線運行,2018年各縣(市、區)5個網站、2個網頁全部開通,還建立了73個微信公眾號、113個微博博客、197個工作微信群。愛輝區委書記親自到關工委調查研究,解決了網站用房。市關工委主要領導三次與孫吳縣委領導溝通,在政府網站開通了關工委網頁。

  (二)拓展平臺,擴大網上關工委工作領域。一是融入學校中心工作。對網上一些重要活動,如開展『我向習爺爺看齊』微信征文、『我和我的祖國』視頻征集等,關工委、教育局都聯合發文部署,各學校納入德育計劃統一安排。城鄉137所學校中已有110個公眾號開設關心下一代工作專題。二是覆蓋基層社區村屯。68個社區關工微信群,有417名五老、110名教師、875名青少年互聯互動;57個社區在便民服務網開通了關心下一代專欄。65個鄉鎮建立了連接568個村屯的微信群,部署工作、反饋情況、開展活動、助學濟困都在群中進行。三是向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延伸。北安市建立了6個民企關工微信群。嫩江市整合四個志願者團隊組建關愛青少年工作團,14個微信群有1200多人參加,累計籌集資金220多萬元,資助困境青少年774人。四是同關工委成員單位聯通。與主要成員單位網上互聯共用,如通過組織部龍江先鋒網遠程教育平臺宣講紅色基因,借助科協技術報告團開展網上培訓。團市委《黑河青年》微信公眾號,發布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和防疫知識文章32篇,有10萬人閱讀。

  (三)整合資源,壯大網上關工委工作隊伍。一是動員骨乾力量,發揮『五老網軍』作用。市縣關工委領導帶頭,駐會人員每人每月為網站提供一篇稿件。對310名縣級和32名市級五老骨乾通訊員上稿和發表情況都有量化要求,並堅持實行雙稿酬制度。市教育關工委秘書長陳彥工作博客已發表文章、圖片、視頻490多篇,有粉絲12000多人。嫩江市伊拉哈鎮五老通訊員信大林今年以來在省網站發稿18篇。為提高老同志網上操作能力,每年都舉辦互聯網知識培訓班,同時對年齡大、理解慢的五老結對包教。目前,全市3912名發揮作用的五老中,有60%能做到會用智能手機、會瀏覽網頁、會在微信群發布信息。二是培育新生力量,發揮學生『小記者』作用。市關工委同黑河日報社聯合組建了579名中小學生網絡小記者隊伍,每年培訓一次。黑河日報一網一報一端和市縣關工委網站設置小記者作品專欄,一年多來已發稿70多篇。三是借助外部力量,發揮記者和教師作用。愛輝區教育關工委網上工作簡報每期十多篇文章1萬多字,上半年發微視頻56個,多數都是教師所為。黑河電視臺記者付燕采編的黑河布市青少年互訪『老少同樂』活動報道,在中央電視臺俄語頻道播出。《黑河日報》駐北安記者高鑫在網上發布關工稿件110多篇。

  (四)創新方式,提高網上關工委工作水平。一是網上宣傳,注重分眾化。引導青少年認同。宣傳內容聚焦正面教育,關注青少年所思所想,宣傳形式融合各種媒體,讓青少年喜聞樂見。嫩江市講本地故事,編寫全縣抗日歷史資料並在網上連載,有4.3萬青少年閱覽;推身邊典型,組織省、市、縣青年『致富能手』巡回報告制成視頻在手機客戶端播放,有2萬多名青年收看。動員五老參與。自辦網站主要為五老服務,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五老事跡和工作經驗,開闢五老園地發表『五老』作品,完善關心下一代網上資料庫,建立五老定期瀏覽關工網站和微信群制度,幫助他們逐漸養成用網習慣。擴大社會影響。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公眾號,去年刊載關工稿件16篇。遜克縣教育關工委利用『釘釘』平臺舉辦家庭教育講座9場,聽課家長累計超過7000人。市教育局關工委配合有關部門今春組織第七屆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春之聲』國際交流節,為期5天的雲直播、雲課堂、雲展覽,有中俄雙方10個城市萬餘人在線點贊。二是網上活動,注重吸引力。『網曬』與『網賽』結合。近三年在市縣兩級網站曬文章1962篇、圖片1882幅、視頻128個。全市每年有7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征文、演講比賽都在網上進行。黑河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今年8月獲小學組兩個全國特等獎之一。巡展與直播結合。北安市組織五老圍繞本市抗聯故事制作4部專題片,在全市中小學和社區巡回展播,參與者6萬多人。愛輝區教育關工委不久前組織5場五老直播講堂,每場都有22個學校的1.2萬名學生在線收看。線上與線下結合。五大連池市電視臺采編的第二中學一名學生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播發,各地關工委動員中小學生參與網上投票,該生被評為全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遜克縣有8335名青少年參加今年的『傳承紅色基因,爭取時代新人』線上答題,累計挑戰成功39.68萬次;8015人收看『五老情』公眾號故事會,641人寫了觀後感。孫吳縣第二小學組織1000多名學生線上開展『向國旗敬禮』留言,線下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在全校24個班召開主題班會,分別談感受,表決心。三是網上服務,注重實效性。網上關愛重在供需對接。不少村屯設立了留守兒童視頻聊天室,留守兒童每周都可以同外地的父母面對面交流。部分五老在網上開辦心理知識講座,在郵箱開通『悄悄話』,在微信群解疑釋惑。疫情期間,孫吳縣關工委通過免費辦理手機卡、資助手機、落實授課地點等方式,幫助村屯貧困生解決了上網課問題。網上濟困力求精細精准。嫩江市對1748名貧困兒童全部建立電子檔案,動員1323名五老參與結對包扶。去年以來募集捐款64.24萬元,其中網絡募集30.87萬元,資助了226名特困學生。第二小學學生焦蓄哲患白血病,市教育局關工委網上籌集10.2萬元,幫助該生完成手術。網上培訓突出育人創業。五大連池市所屬培訓實習基地新華富民培訓學校,今春開設了4個線上培訓班,培訓學員544人,已有19人被企業聘用、多人自主創業。愛輝區璦琿鎮北三家子村老支書創立西瓜協會,組織電子商務培訓,281名青年農民去年線上銷售西瓜150萬公斤;一名青年農民直播銷售受疫情影響積壓的農產品,兩小時完成訂單3361件、交易金額1179萬元。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