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7日訊 樺南變了。
轄7鎮5鄉192個行政村378個自然屯的樺南縣是全省12個革命老區一類縣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和第十一軍的誕生地。但是,樺南窮。2017年末,全縣貧困人口24837人,貧困發生率4.31%。
如今的樺南,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增收分紅,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幸福日子越過越好;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道路暢達、平坦寬闊;飲水清亮、安全衛生;屋捨儼然、乾淨整潔;置身鄉村裡,如在城市中;幫扶與保障同存,兜底與救助共在,物質富有和精神富足同頻共振,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脫貧致富齊奔小康。
樺南為啥變化這麼大?
16日上午,在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和樺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慶民通過主旨發言和現場答問向與會記者道出了其中緣由。
近年來,樺南縣紮實推進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著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堅持『產業』『就業』互補,2017年以來,產業項目累計實現收益1.7億元,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實現收入1.5億元,合力撬開了脫貧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
據介紹,通過產業扶貧,全縣投入7.45億元,建設光伏發電、棚室瓜菜、農副產品加工等扶貧產業項目142個,引導7090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電商微商等項目,每戶貧困戶有2個以上項目帶動,人均收入由2017年6100元增加到1萬元;通過轉移就業,全縣深入推進『九八九』轉移就業脫貧工程,免費培訓貧困學員1460人(次),實現4988人(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年人均增收2.9萬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科學設立『10+N』公益性崗位,扶持壯大扶貧車間28個,吸納5670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年人均增收2700元,實現就業質量和數量『雙提昇』。『樺南家政』被評為『國家級家政服務品牌』,被推薦為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通過金融扶持,為3151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4億元,為14家合作社發放扶貧再貸款5944萬元,為貧困群眾購買小額人身意外保險和農業種植保險,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