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正縣會發鎮正在收割水稻。方正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黑龍江日報10月18日訊 扛過三場臺風與連綿秋雨的侵襲,今年的水稻收獲得來不易。但是面對這一切,方正縣的稻農很淡定,因為方正縣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早已讓他們心裡有了底。
『今年我們趕在洪水到來前,搶收了300多畝早熟水稻,而且全鎮的11.4萬畝富硒水稻都與米業公司簽了收購合同,每斤比市場價格高3分錢,賣糧不愁,我們心就不慌了。』方正縣會發鎮和平村村支書劉志超告訴記者。
組團發展提質增效
記者從方正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方正縣現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6家:分別是國家級龍頭企業秋然米業,省級龍頭企業新龍米業、盛禧米業、盛軍米業、雙合盛米業、遠新米業。2019年,以秋然、新龍、盛軍、好米源(雙合盛牽頭)4家龍頭企業牽頭,方正縣上報了4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建項目,被省農業農村廳列為創建單位。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運行模式采取『政府主導+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承包棚室等實現二次就業,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龍頭企業搞市場、做品牌,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全力抓生產,農民負責種水稻。『三產一體化』的一條龍服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機核心技術、自動化生產線等智慧農技讓稻米產業顯著提質增效。
2019年方正縣水稻生產遭遇了低溫寡照、內澇、洪水等自然災害,但是通過發展建設4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生產總成本降低10%以上,種植畝產比分散經營農戶高15%以上,龍頭企業收購原料溢價3%以上,帶動農戶高於同縣同行業傳統農戶收入12%以上。
抱團取暖遇災不慌
今年稻農遇到了不少難題,新冠疫情影響了備耕,臺風頻繁來襲影響了秋收,方正縣農業農村局為此動員和組織秋然、新龍、好米源、盛軍4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及會發三位一體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作用,幫助農戶解決了資金少、銷售難等一系列問題。
從統一種子入手,幫助農戶確定2020年主栽品種,提昇全縣水稻品質。全縣5家產業化聯合體共確定主栽品種11個,向聯合體內的每個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推薦2個品種,通過產業化聯合體共為農戶下擺種子800噸。
從資金扶持入手,幫助農戶解決備耕生產所需資金。今年多數農戶手中缺乏備耕啟動資金,方正縣引導產業化聯合體中的龍頭企業,為簽訂訂單的農戶墊付春耕生產所需的資金,產業聯合體共計為農戶墊付生產資料資金2600萬元,為農戶統一購進種子800噸、化肥6000噸。
從統一技術培訓入手,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方正縣農業農村局牽頭讓龍頭企業和縣農技推廣中心聯合起來,通過電視講座、農技公眾號等形式,為聯合體內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有針對性地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同時縣鄉兩級農技人員為聯合體內農戶種植水稻提供技術指導,為農戶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從簽訂水稻收購訂單入手,確保農戶增收。農業聯合體要求聯合體內的農戶按照『四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的模式種植水稻,確保水稻品質,聯合體內的龍頭企業按照品種確定以高於市場價格每斤0.02元至0.05元的收購價格與農戶簽訂水稻訂單,全縣共計簽訂訂單4200戶,僅此一項就可為農戶增收800萬元。
與時俱進線上創收
記者從方正縣發改局了解到,方正大米在營銷渠道上也在與時俱進,今年方正縣對接『中國好糧油網』,在多家知名網絡營銷平臺實現了線上營銷。
方正縣針對企業工作人員開展了抖音、快手、淘寶等直播平臺帶貨實操培訓,參會80%以上的企業開通直播帶貨。到今年年底前,方正大米將有13家網絡旗艦店和17家實體品牌旗艦店或直營店建成運營。
為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方正縣還要求示范企業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大米從品種名稱、產地、收獲時間、產量和分布、儲存和乾燥方法、加工時間、技術工藝、質量標准、專用標志等進行監控和監測,實現大米產品生產全過程有效質量安全監管和產品質量雲追溯管理,達到『一戶一號一網』『一物一碼一標』『一碼多能』『一標多用』的目標。今年年底稻米『產購儲加銷』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將初見成效,示范規模達到5萬畝、3萬噸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