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饒河發揮生態和資源優勢 以產業帶動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增收
2020-10-28 09:40: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孟薇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8日訊 27日,記者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組織開展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饒河縣發揮天然生態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深度融合,走出產業帶動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增收的新路,已連續兩年在全省脫貧攻堅年度考核中被評為A等次。

  發布會上,雙鴨山市政協副主席、饒河縣委書記韓雪海介紹,截至2017年底,饒河縣31個貧困村全部達到『三通三有』標准出列,全縣貧困人口370戶618人中,有257戶、409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36%;至2018年8月,省政府批准饒河縣摘帽退出;2019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

  會上,饒河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成亮介紹,近幾年他們堅持以『一帶一區一窗口』建設為總牽動,不斷探索產業利益聯結新路,確保貧困群眾不離鄉不離土不離村就能夠享受到產業發展成果。先後共投入資金1.13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項目5大類22個,同時,從貧困戶勞動能力強弱、所在村性質等方面,建立並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差異化分配,實現了小額信貸、光伏產業和縣級扶貧產業利益聯結三個全覆蓋,杜絕了『一發了之』的現象,提昇產業帶動效果,實現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增收。

  據介紹,加強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蔬菜、食用菌、東北黑蜂等優勢特色產業,建設了一批綠色、有機、無公害生產基地和示范園區並建立了產業扶貧收益基金專戶。全縣蔬菜種植基地發展到2700畝,蔬菜棚室發展到748棟;養蜂合作社67個,蜂產品加工企業12家,蜂產品電商平臺5個,電商182家;現有蜂產品商標23個,120多個產品,在50多個大中城市建有1000多個銷售網絡和網點,產值約1.5億元。以『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通過貧困戶自種自養、養殖大戶代養、合作社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大力扶持新興農業經濟合作主體發展,全縣各類農業合作社發展到409個,其中26個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采取參股經營、吸納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著力建設『烏蘇裡船歌百裡黃金旅游帶』,發展農家樂160餘家,年營業收入780萬元。2020年,他們以產帶銷,以銷促產,推動產銷融合,收錄182戶貧困戶自產農產品263個,扶貧企業21家產品44個,認定扶貧產品25個,僅2020年就通過中央定點幫扶單位、電商平臺、專區專館等銷售農副產品3528.8萬元。選擇市場飽和度相對較低、產業准入門檻不高、產品與資金周轉快、資源有支橕的種植養殖類品種,在第一書記、幫扶單位的引導下,讓貧困戶發展應季蔬菜、山野菜、紫皮蒜種植,家禽飼養等特色產業項目致富增收。建設6個村級光伏電站,項目收益可帶動全縣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持續受益20年。通過這些項目的建設,實現了所有貧困人口產業扶貧全覆蓋,七成以上的貧困家庭達到了2個以上的產業利益聯結,實現產業扶貧多重覆蓋,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6445元增加到2019年的9576元,年均增長14.1%。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