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9日訊(記者 王春穎)29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蘭西縣專場舉行。

蘭西縣地處松嫩平原腹地,幅員面積2499平方公裡,耕地250.6萬畝,總人口53萬,其中農村人口40萬。享有『中國東北民豬之鄉』的美譽。
幾年來,蘭西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下足『繡花』功夫,咬定工作目標,發揚嚴實作風,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7年省委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回頭看』確定的13643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264人,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3%。2019年3月,蘭西縣接受省級第三方評估驗收,交出了一份零漏評、零錯退、群眾認可度99.07%的脫貧摘帽合格答卷;2019年5月,省政府常務會議批准蘭西摘帽退出;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蘭西再次被評為A檔。
在蘭西縣脫貧攻堅實踐中,綏化市政協副主席、蘭西縣委書記李英男介紹了全縣實施『造地插柳』富村工程的內容。他告訴記者:『我們所說的造地插柳,就是利用溝筒子、壕邊子、河套子、渠沿子、地頭子、涵邊子、屯頭子、壩棱子、沿邊子、坐溏窪子等農村廢棄地進行插柳。這樣做,既可以還原生態環境,又能夠增加村集體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在具體實踐中,蘭西縣以效益為引領,通過搭平臺、給政策、定目標來推進實施,贏得四筆效益賬:
一是『造地』節本賬,不佔用耕地,利用廢棄地造林,能夠有效地降低造林綠化成本,完全符合國家耕地保護政策。
二是『插柳』生態賬,柳樹易成活、生長快,能夠反復采伐,適合蘭西氣候環境,一次造林長期受益,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首選樹種。『目前,我們用三年時間,已完成插柳6.15萬畝,建設村級苗圃105個,每個村15畝,共計1575畝。計劃再用兩年時間,乾到20萬畝,到那時全縣森林覆蓋率將提高5.3個百分點,涵養水土、淨化空氣、保護耕地、美化環境的生態效益將更加凸顯。』李英男介紹道。
三是『富村』經濟賬,全縣105個村平均每個村有廢棄地2000畝左右,柳樹三年為一個采伐周期,平均每個村全縣年產柳條可達36萬噸,供應生物質發電廠做燃料,去除費用平均每個村年可實現收益100萬元,而且是持續收入,能夠有效增加村級積累,實現富村目標指日可待。
四是『脫貧』社會賬,蘭西縣把『造地插柳』作為扶貧項目,由於插柳的活相對不重,扦插、除草、收獲等方面用工以貧困戶為主,每人每年可增收2000元左右。村級苗圃、生態護林員崗位均能帶動貧困戶增收、就業。小柳條變成『金柳條』,『造地插柳』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有效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怎麼種好地』等現實問題,蘭西縣紮實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探索了『生產托管+農村金融+農業保險+糧食銀行』的全環節服務體系,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目前,蘭西全縣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面積發展到41.3萬畝,規模經營3000畝以上的服務組織達到42個,服務小農戶達到1.9萬戶,榮獲2019年中國『三農』創新十大榜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通過節本增效實現了服務組織與農民雙受益,有效整合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可以說既增加了土地經營效益,又釋放了勞動力,還能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外出務工等方式獲得更多的收益。服務組織利用大型機械,采取深翻、深松等作業,能夠打破犁底層,加大耕地保護力度,而且利用先進設備噴灑農藥,有效控制化肥農藥投入量,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