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黑龍江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系列報道《金秋答卷》來看黑龍江如何鍛造富農『金扁擔』,挑起農民好日子。

眼下,黑龍江秋糧收購工作全面展開,各地糧庫、晾曬場成為黑土地上最熱鬧的地兒。
慶安縣祥安村農民徐超說,今年一?地就能收五車到六車糧食,糧倉明顯放不下了。
北大荒股份寶泉嶺分公司種植戶赫連強說,五車賣了十二萬八千多,貸款還完了,計劃給孩子買個筆記本電腦。

糧食收購價格普遍上漲,農民賣糧收入大幅提昇,進入第四季度,不少農民已經拿著現錢,計劃著旅游購物『瀟灑走一回了』。
不過年初,大家可不敢有這樣的想法。
受疫情影響,農資進不了村,土地眼瞅著要撂荒,大家急得團團轉。辦法總比困難多,黑龍江印發『備春耕指導意見指南』等多個政策,防疫備耕兩不誤,線上線下齊步走。3月底,全省農資全都下擺到戶,比往年提前了一周;5月份,各種農作物全播在了豐產期;8月份,抽穗期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豐收在望!
但9月的三場臺風,使土壤水分飽和,部分農作物倒伏,天不給力人努力,黑龍江多措並舉抗災奪糧,第一時間出臺農機改裝補貼政策,調動農民收糧積極性。
慶安縣洪光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於洪光說,農機改裝後,輪胎著地面積寬了,它不往下陷,之前的膠輪一個點著地,一使勁就陷下去了,對比非常明顯。

在賓縣,黨員乾部衝鋒在前,農民晝夜搶收,誓把農業好收成變成農民好收益。
賓縣長安鎮營口村黨支部黨員路遠說,我們在家的黨員,全都響應支部的號召,一定把道修好,讓老百姓把糧食拉到家。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上下一心克服疫情和自然災害影響,實現種植業生產總體平穩,種植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3.2%。
今年,黑龍江不僅主糧提質增效,各類經濟作物收益也顯著提昇,葉菜類、茄果類等蔬菜長勢好於常年,總效益達到200億元。
在訥河市,桔紅心大白菜喜獲豐收,其中200萬斤紅心白菜已經找到了『婆家』,『落戶』廣州、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剩餘80萬斤進一步加工成了酸菜。
訥河市同義鎮光華村種植戶田雙說,畝產能達到6000至7000斤,純效益也得達到1800到2000元。
訥河市同義鎮人大主席王福民說,以高於市場一毛五到兩毛的價格在回收,平均每畝地照其他經濟作物增收一千五到兩千元左右。

前三季度,黑龍江畜牧業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4%。黑龍江生豬價格始終保持高位運行,生豬產能持續恢復,養殖效益持續增加。存欄1320.5萬頭,同比增長18.4%,連續5個季度環比增長;出欄1270.2萬頭,由上半年下降4.5%轉為增長1.2%。

除了經營性增收,今年,農民工資性收入也實現了上漲。年初以來,黑龍江省組織勞務輸出工作專班,利用農業信息網搭建服務平臺,出臺勞動力就業獎補實施方案,加強補貼貸款扶持力度,推動農民轉移就業,取得階段性成效。9月23日,全省農民轉移就業總數達到583萬人,同比增長3%,實現勞務收入745.5億元,同比增長2.9%。

甘南縣李鳳華夫婦今年都掙了雙份錢,他們把80畝水田流轉給當地的家庭農場,收入一份錢;抽出身子到寧波打工,又掙一份錢。李鳳華說,到年底,我們倆能存到八九萬塊錢。現在家裡務工機會也不少,不少把土地流轉的老鄰居們,都到當地的省百大項目——甘南牧原農牧生豬養殖項目工廠去上班,守家帶地,輕手利腳,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黑龍江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8%,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全省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金扁擔』挑起了農民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