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拓渠道擴大就業、落政策減負增效、提技能完善結構、抓重點分類扶困……今年以來,高新區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工作帶來的影響,積極落實國家、省、市各項穩就業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著力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數字是最好的印證,1-9月份,高新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06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93.23%;失業人員再就業24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15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11.5%。

高新區企業招聘會現場。徐文玲 攝
拓渠道,135家企業供崗2744個
就業,關系發展大局,更關乎群眾生計。為保證企業用工,緩解企業招人難、用工難問題,高新區積極拓展求職招聘渠道,開發人纔市場、政府官網、微信公眾號、網絡新媒體等多個平臺,幫助意向群體順利實現就業。
年初以來,高新區還結合疫情發展態勢,強化線下挖潛和線上招聘相結合,全面實行企業崗位挖潛,組織人纔市場、產業促進機構、園區載體聯合排查,對接企業項目需求,組織135家企業提供崗位2744個。同時,發揮人纔網、大慶之聲、大慶微媒體等渠道廣泛開展的『雲』招聘作用凸顯,采取視頻招聘、遠程面試推動供需雙方實現線上精准招聘,累計舉辦15場線上招聘活動、1場現場招聘會,達成意向性就業1293人,356人實現到崗工作。
落政策,專班援企減負增效
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15萬元;為20家企業吸納102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補貼79.31萬元;為224家企業發放穩崗資金1212.88萬元;為1664家企業退還社保費7546.5萬元,另將減免1720家企業社保費10811.6萬元……高新區實打實推進了國家和省市惠企政策落地。
政策是『強心劑』,更是『及時雨』。高新區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成立企業工作組和穩就業專班,嚴格落實產業片區屬地責任,『一企一案』確保防控管理全覆蓋,實行減負、援企、穩崗措施並舉,提昇投資和產業帶動就業能力。
高新區還制定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實施意見,『一企一策』提供個性化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原料、用工、物流等瓶頸問題。推送申請省級穩企穩崗基金企業200餘家,貸款需求總額超15億元,幫助29家企業成功入圍省重點疫情防控物資名單,創業廣場等單位按照相關要求給予租房企業落實了3個月租期減免。幫助沃爾沃等企業落實從外地返慶員工共計1500餘人到崗,保障企業順利復工復產,現74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上崗員工1.39萬人、上崗率100%;商貿法人企業復業1456家、復業率100%,其中,64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全部復業、上崗員工3056人、上崗率100%。
提技能,24家企業以工代訓1076人
『通過提昇職業技能優化就業結構,破解居民「就業難」、企業「用工荒」。』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全面推動職業能力建設,支持企業開展在崗轉崗培訓;另一方面,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准入,加大支持力度。
據悉,高新區6家企業已與區內民辦職業培訓學校開展線上技能培訓,培訓學員1706人,預計撥付資金85.3萬元;24家企業以工代訓1076人,預計發放培訓補貼318萬元;開展農村轉移勞動者線上就業技能培訓4期,培訓學員547人。
分類扶,讓『零就業』家庭清零
穩就業纔能穩民心,高新區分類實施就業扶困,千方百計穩住重點人群的『飯碗』。借助全省統一的就業信息管理系統,開展實名制調查,全面掌握就業困難群體的個人狀況、創業就業情況;通過開展的『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活動,以及巡回現場招聘和精准招聘平臺的兩大優勢引導畢業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就業,並在大慶沃爾沃、海國龍油兩家企業成立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現有見習人員64人。
針對就業困難人員,高新區還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幫扶,疫情期間為服務基層社區防疫消殺、輪崗值守需求,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255個,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120人,其他失業人員135人,幫助有就業意願和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實現就近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