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濃橋鎮東方紅村康麗艷。

通江鄉東發村任玉蘭。

鴨南鄉鴨南村李春喜。

濃橋鎮東方紅村屈晶。

團結村李輝。

寒蔥溝鎮紅旗村於秀華。

海青鄉海興村閆鵬夫婦。

撫遠市全景。
黑龍江日報11月27日訊 2020年的第一場雪後,濃橋鎮東方紅村59歲的康麗艷走出家門,來到鎮裡的美發店,請理發師給自己滿頭白發染一個流行顏色,再燙一個時髦發型。她說: 『原來生活困難啊,連燙個頭的願望都實現不了。2017年摘掉貧困的帽子後,過上了小康生活。那時候,我就想,等到2020年全國人民都過上小康生活的時候,我要從「頭」開始,一個一個實現我的願望……』
康麗艷說出了撫遠市358戶貧困戶、636名貧困群眾的共同心聲。他們的年收入已經連續4年增長,2019年底達到人均15143.18元,今年預計達到17005.77元。
撫遠,地處三江平原腹地,位於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匯的三角地帶,面積6262.48平方公裡,人口8.8萬。過去由於地處邊疆、交通狀況滯後、信息渠道閉塞、高寒低地十年九澇、產業單一,『貧困縣』的帽子一直沒能摘掉。
近年來,脫貧攻堅如豐沛的甘霖,滋潤著撫遠市貧困群眾的心田,推動著撫遠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18年8月17日,國務院扶貧辦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向中外媒體介紹了40個貧困縣的退出情況,撫遠市以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一的成績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如今經過兩年的鞏固提高,貧困發生率降至為零。華夏東極,昂首向小康進發。
鞏固成果持續發展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撫遠市結合自身優勢特點,積極摸索出適合本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市委書記沈濱一上任,就深入到鄉鎮、村屯和貧困戶家中走訪調研,明確提出:『多措並舉鞏固成果,確保脫貧目標完成。要提高政治站位、在責任落實上再聚焦,確保摘帽不摘責任;要克服疫情影響,聚焦目標任務,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強化攻堅保障,在工作落實上再聚焦,確保摘帽不摘監管。』
今年,撫遠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議、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全市脫貧鞏固提昇工作,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走遍所有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走遍轄區貧困戶,持續傳導壓力,全市上下始終保持『人不下馬、馬不解鞍』的狀態。成立了打贏脫貧攻堅戰行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繼續實施『4321』工程,結對幫扶。全市304名乾部與636名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抽調精兵強將,完成駐村幫扶全覆蓋:29個貧困村全部派駐第一書記、進駐精准幫扶工作隊,全市所有非貧困村也全部派駐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積極探尋鞏固脫貧成果之路;強化技能培訓、深化企業合作、推動消費扶貧、推進旅游開發……
鴨南鄉鴨南村49歲的李春喜自幼失去了一條腿,和聾啞的弟弟相依為命,貧困生活磨光了他的志氣,扶貧乾部第一次到他家走訪,他連半個字都不願多說。了解到李春喜心靈手巧,幫扶人董麗娟把他請到了專門為貧困群眾舉辦的赫哲族魚皮畫制作培訓班,學習魚皮畫、魚皮衣、魚皮掛件的制作手藝。看到李春喜出入不方便,董麗娟又多次把老師請到李春喜家裡,手把手傳授技藝,直到李春喜能夠獨立完成魚皮畫制作。有了這項手藝,李春喜開始嘗試銷售自己的作品。赫哲族魚皮藝術歷史悠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撫遠市的魚皮衣等特色旅游產品頗受市場青睞。李春喜制作的魚皮畫和魚皮掛件等被不少外地游客購買,成為他致富增收的來源之一。憑借著這項手藝,李春喜多增加收入7000多元人民幣。
撫遠市針對地處偏遠、貧困群眾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工作,迅速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通過『小康龍江』平臺上架2款產品,通過扶貧『832』平臺入駐3家企業4款產品,通過天貓、淘寶、京東、蘇寧四大主流平臺上架7款產品。在線下建成消費扶貧展館3個,扶貧專區4處,在重點鄉鎮村的電商村級服務站設立扶貧產品展示平臺10處。截止目前,在線上、線下銷售國家認定的扶貧產品總銷售額達到240.65萬元。
撫遠市還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消費扶貧工作中。濃江鄉創業村貧困群眾駱淑英今年飼養了4頭豬、70只鵝、200只雞,眼瞅著越長越大,在高興的同時,又擔心銷路問題。駐村工作隊看出了駱淑英的心思,及時告訴她:『好好飼養吧,工作隊已經幫著預定出去50只小雞,商務口岸局、濃江鄉還有幫扶人等正在積極尋找銷路。』如今,駱淑英飼養的豬、鵝、雞已經銷售一空。與此同時,全市70家單位與鄉鎮簽訂認購協議,認購貧困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協議金額達34.68萬元。撫遠市婦聯積極組織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認購農村貧困婦女種植的小菜園62塊,通過消費農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婦女增收脫貧。貧困婦女為認購單位和個人代種代管,『產前』提供種、苗、農家肥等農用物資,『產中』進行人工除草、澆水進行田間管理,『產後』把辣椒、西紅柿、黃瓜、茄子等無公害農副產品快遞給認購者,全市62名貧困婦女共增收3.1萬元。
今年以來,撫遠市克服疫情影響,聚焦目標任務,嚴格落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飲水安全、金融扶貧、生態扶貧等各項扶貧政策,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工作。發揮豐盛食用菌生產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與無勞動能力或半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簽訂木耳代養協議,貧困戶購買木耳菌棒,由生產企業代養,共吸納了188戶脫貧鞏固戶,今年每戶增收2000元。
撫遠市還借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定點幫扶的力量,借好幫扶之勢,用好幫扶之力,全面進行產業扶貧、社會扶貧和電商扶貧,補齊短板弱項,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為撫遠市協調注入幫扶資金219.3萬,引入幫扶資金375萬元。2020年1至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各司局、直屬單位、企業共向撫遠市引進社會幫扶資金603.55萬元。
頭雁引領群雁齊追
撫遠市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見長效,推動了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質量持續提昇、效果持續顯現。
在撫遠農村,有村看村、戶看戶的習慣,結合這一實際,撫遠市注重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幫助每個村培養一名以上脫貧致富帶頭人,通過頭雁引領,帶動群雁齊追。
海青鄉海興村脫貧鞏固戶閆鵬雖然年過六十,還有腦梗的毛病,可是想要通過自己勞動致富的積極性很高,駐村工作隊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制定了養豬的計劃。說乾就乾,工作隊幫他用舊磚,壘起了一個簡易豬圈,還送去一頭價值2000多元的母豬。第一窩,下了9個豬崽,養到200多斤後,每頭豬能賣1000多元。看到回頭錢的老閆一下來了精神頭,他通過扶貧貸款自建了新豬捨,從一頭母豬發展到最多時60多頭。今年,光養豬一項,閆鵬家增加純收入10000多元。
通江鄉東發村村民張維國今年71歲,和老伴任玉蘭無兒無女。在撫遠市深入推進精准扶貧過程中,逐步改善了生活條件,不僅從泥草房搬進了新建的50多平方米彩鋼房,還用上了自來水和室內衛生間。看到村裡培養致富帶頭人,張維國決定利用房前屋後菜園種植綠色蔬菜。說乾就乾,一開春,老兩口種上了茄子、辣椒、土豆、玉米、黃瓜、白菜、豆角、蔥、蒜等將近二十種蔬菜……從春種到夏鋤、秋收,老兩口遇到了購買什麼品種的種子好等一些困惑和問題,每當這時,張維國就會去找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尋求幫助。秋收時節,隨著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張維國家解決了蔬菜銷路問題,老兩口靠經營菜園,再加上國家地方政策幫扶,實現了2019年定下的收入超過3萬元的小目標。
如今,撫遠市湧現出一大批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的群眾:濃橋鎮東方紅村康麗艷通過庭院養殖脫貧致富,屈晶通過制作粉皮脫貧致富,寒蔥溝鎮東崗村谷長山通過檢修收割機脫貧致富,紅旗村於秀華通過種植花卉脫貧致富,通江鄉張維國通過庭院種植發家致富……
針對貧困群眾積極主動希望依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的實際,撫遠市實時組織勞動技能培訓、專場招聘、創建扶貧車間等,為貧困群眾就業勞動創造條件。各部門相繼組織開展了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水管員、畜禽養殖、魚皮畫等多種范圍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提昇貧困勞動力的履職能力。組織線下招聘會4場,線上春風行動人纔招聘會3場,建立了兩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1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據統計,全市289名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全部實現就業增收。
乾群攜手共奔小康
乾群攜手,全民參與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撫遠市通過加強隊伍鍛煉培養,提昇攻堅能力、加強作風建設、保持攻堅態勢等舉措,凝聚乾群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強大力量,投入到脫貧鞏固提高的各項主要工作任務上來。
『張書記,我正在扣棚,可是大棚布不夠用,要是扣不上棚,秧苗栽不了,那損失就大了,這可咋辦呢?』脫貧鞏固戶李輝的一個求助電話,讓撫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通江鄉團結村第一書記張輝祥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開車趕往市區幫助購買,解決李了輝的燃眉之急。在撫遠市,所有駐村第一書記都像張輝祥一樣,成為完成脫貧任務『殲滅戰』的排頭兵,打好鞏固成果『總攻戰』的領頭羊。他們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作為今年脫貧攻堅的重點,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力爭把全面小康的『三農』短板補牢,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並精准施策,全面實施產業提質、就業增收、基礎提昇、惠民保障和長效幫扶『五大行動』,堅決防止新增貧困和返貧。
張輝祥利用團結村距離城市較近的優勢,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今年積極鼓勵其他貧困群眾和村民利用房前屋後菜園子種植綠色蔬菜,共動員脫貧鞏固戶紹文軍和16戶村民發展起庭院經濟,種植綠色蔬菜。
在撫遠市駐村第一書記的隊伍中,還有一名來自省城哈爾濱的桑驚鴻。為了能一心紮在村裡,幫助撫遠鎮紅光赫哲族村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她帶著父母和年僅一歲的兒子來到撫遠,在村委會後面租了一個房子,把家安頓下來,希望能夠沈下心,來為村裡的群眾出點子、謀發展,真正富起來。
桑驚鴻今年38歲,是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被選為駐村第一書記後,想到新的工作地點距離省城千裡之外,父母年老、孩子年幼,工作期間如果不回家看望,確實放心不下,如果回家看望又距離較遠耽誤工作,思來想去,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帶著父母和孩子一起到村裡,在村裡紮寨安家。沒了後顧之懮的桑驚鴻,將更多時間花在了幫助紅光村發展上。她向當地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了解村裡基本情況,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民生產生活現狀,實地調研脫貧鞏固戶的鞏固提昇進展。每天早早工作,兒子在睡夢中,晚上披星回家,兒子還在睡夢中。一個星期下來,桑驚鴻發現,原來一看見自己就伸出胖嘟嘟小手讓媽媽抱的寶貝似乎不認識媽媽了,見到自己後竟然害羞地把臉躲到了姥姥懷裡。雖然內心有些心酸,可是桑驚鴻一想到村民那一雙雙對自己充滿期待的眼神,她便一如既往地早出晚歸,把對兒子、丈夫和父母的虧欠,把對村民的承諾,都默默傾注在了駐村工作的大任上。
桑驚鴻感到,紅光村這幾年雖然有了一定發展,可是文化活動較少,村民精氣神明顯不足。她決定,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入手,讓更多群眾了解文化藝術、熱愛文化藝術、走進文化藝術,夯實文化繁榮的群眾基礎,將健康的、高雅的文化種子播撒到紅光村,將文化的先進理念和運行規律普及到村民的腦海,用先進文化來滋養百姓身心,用文化建設來凝聚發展合力。得知鎮裡要舉辦『為脫貧獻愛為致富助力』暨『10·17一起奔小康』扶貧日趣味運動會,桑驚鴻組織村民代表和村乾部、駐村工作隊隊員一塊到鎮裡參加比賽,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獲得了最能夠體現團結精神的旱地龍舟比賽第一名。
通過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提高了村民對文化的鑒賞力和審美情趣,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文化清風拂面而來,吹暖了紅光村大地。
有了群眾基礎,桑驚鴻開展工作順利多了。她根據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有計劃地推進村裡各項工作,維護好村裡基礎設施、幫助村民積極銷售農副產品、全面做好禁止焚燒秸稈等各項重點工作,積極謀劃村裡『十四五』發展規劃……桑驚鴻正在用付出和努力繪就紅光村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扶貧乾部的執著付出,點燃了貧困群眾的致富夢想,激發了拼搏激情。
通江鄉團結村脫貧鞏固戶李輝,2013年在使用鍘草機碎草喂牛時右手不慎被卷了進去,從此失去了右手手掌。之後不到兩個月時間,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侵襲了團結村,李輝家原來的泥草房也被洶湧的洪水衝毀,生活陷入貧困。在市鄉村三級組織的幫助下,李輝重頭再來,依靠種植蔬菜、養殖家禽家畜脫貧致富,今年預計收入6萬餘元。
曾經的貧窮落後煙消雲散,華夏東極群眾笑靨燦爛!正在翹首以盼:家鄉撫遠全面建成小康的美麗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