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體系』建設為引領全力打造『誠信大慶』品牌
大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顏祥森

以誠立市,以信興業。
近年來,大慶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要求部署,按照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打贏『新會戰』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用促建、建用並舉,強基示范、突出應用』的基本原則,以『三大體系』建設為引領,打造誠信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信用意識逐步提昇、區域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的『誠信大慶』品牌。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標准體系,推動『三個強化』,夯實發展之基
深入落實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在不同層面相繼出臺社會誠信建設要求,圍繞『打造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戰略目標,強化制度、標准、平臺三方面建設,打牢信用體系建設基礎。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先後制定了《大慶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大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等重要文件,各部門積極完善本領域信用體系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了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覆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任務、重點領域的信用制度框架體系,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強化標准建設,消除建設標准障礙。編制出臺了信用信息『三清單』(信用信息歸集目錄、信用信息應用清單、信用信息措施清單),明確了45個部門327類2917個歸集數據項和歸集周期,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制定了6項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工程標准,涵蓋了信息安全和管理、數據治理和規范等信用體系建設主要方面,為提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強化系統建設,消除平臺系統障礙。建成了涵蓋一網(『信用大慶』網站)、三庫(企業信用數據庫、個人信用數據庫、非企業法人信用數據庫)、一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的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承載了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安全運維、提煉分類、應用服務等功能,實現與國家和省信用信用共享平臺的信用數據常態化更新。截至目前,共歸集涵蓋市場主體基礎信息、許可資質、行政處罰、『紅黑名單』等信用信息1.2億條,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全覆蓋。
二、構建完善信用信息應用體系,突出『三個方面』,走穩建設之路


以《大慶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為核心,從鼓勵用信和權益保護的角度出發,持續優化信用信息在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實體經濟、聯合獎懲『三個方面』的使用規范。
一是信用信息核查取得實效。全省率先以接口調用方式實施『信用+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在公共資源交易系統中建立了包含聯合懲戒、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三位一體的信用體系,實現了投標報名網上自助完成、評審專家隨機自動抽取、開標任務隨機自動分配、進場交易項目公開透明的『不見面』遠程開標辦理。疫情以來,對政府采購、建設工程等516項招標項目采用遠程開標『不見面』辦理模式,實現預算18.36億元,成交金額15.81億元,節約及增值額3.04億元,節支及增值率16.53%。
二是信用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突破。在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開展『信用+金融』工程,用信用數據為企業『立體畫像』,實現企業『用數據換信用,用信用換貸款』,解決金融機構不敢貸、不願貸和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等問題。目前,平臺已入駐26家金融機構,發布金融產品125個;注冊企業4281家,發布融資需求52.8億元,已解決融資需求11.3億元。


三是信用聯合獎懲格局持續擴大。梳理形成了涉及41個部門、43類主體、1269條懲戒措施的《大慶市聯合獎懲對象清單和措施清單》,歸集失信行為記錄1791條,向國家信用監測平臺推送合格案例1383個,進一步營造『守信一路綠燈、失信寸步難行』的信用環境。將聯合獎懲功能嵌入政務服務平臺,對辦理入駐大廳審批事項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聯合獎懲信息查詢,截止目前,共調用聯合獎懲信息3萬餘次,做到了『應查盡查』。
三、創新探索信用協同監管體系,做好『三個階段』,營造守信氛圍
為更好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的新型監管服務理念,讓守信企業辦事方便,讓失信企業辦事寸步難行。
一是事前,信用承諾領域不斷擴寬。實施『政府定標准、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的新型管理模式,審批替代型承諾100%覆蓋《國務院關於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明確的19個事項;以城管、交通、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人社局為試點,梳理出102個實施告知承諾制事項,減少企業群眾提交材料238份,增加了辦事便利度。在2019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新華信用杯』評選中,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獲得全國『百佳信用案例』的榮譽。
二是事中,信用治理效果不斷提昇。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詐騙、互聯網金融詐騙等19項誠信缺失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治理,在『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治理,共檢查旅游企業63家,下達整改通知書5份,約談4人。在假藥問題專項治理,檢查經營企業1025家、醫療機構260家,抽檢飲片234個批次,對不合格的7個批次均立案查處。在拖欠工資問題專項治理,共檢查用人單位1575戶,補簽勞動合同4100,收繳工資保障金4.38億元;解決欠薪400起,為1.1萬名勞動者討回1.19億元。堅決整治『新官不理舊賬』問題,開展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徹底清理存量,嚴防發生增量,對失信政府機構『零容忍』。

三是事後,信用修復速度不斷加快。推動失信企業積極進行信用修復,制定了信用修復工作流程圖,開展了線上線下信用修復培訓,疫情期間,失信主體可通過『我幫辦』和『網上辦』兩種方式進行修復,審批時限由3個工作日縮減至即申請即辦結,截止目前,已為109家企業重新擦亮信用招牌,做到信用修復『有規范、有培訓、有時效』。


大慶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資源城市向可持續發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對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將圍繞『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健全法制、規范發展,突出實踐、力行應用,示范帶動、均衡發展』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一方面,著重抓『硬件』建設,完善昇級市公共信用信息一體化樞紐,構建與國家和省同標准一體化信息歸集、數據治理、應用服務和業務管理體系,數據歸集和共享更加規范、標准、全面、高效、安全,實現信用信息在多領域共享共用。另一方面,著重抓『軟件』建設,創新信用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健全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精准監管、以承諾為引領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實現從行為監管轉向主體監管,推進信用應用創新和應用場景拓展,形成全社會知信、守信、用信的大格局,為大慶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