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5日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牡丹江工業經濟交出2020年答卷: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1%,為歷史統計最低;2020年3月開始,規上工業復工復產率迅速回昇至80%;2020年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首次由負轉正後,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全年實現同比增長3.9%的好成績,增速高於全省0.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的背後,凸顯牡丹江在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穩紮穩打推進復工達產,以一系列解困局、促發展、蓄力量的措施,劃出了一條企穩回昇、強勢反彈的『上行線』。
強信心精准服務出實招
2020年5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在富通空調裝配車間內,SP1和SP2裝配線發出機械轟鳴聲。『我們在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及時復工,降低了疫情影響。進入3月,公司產品市場逐步向好。』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市裡正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廠區周邊基礎設施管網及泵站建設,解決企業生產的後顧之懮。
為確保服務更加精准,牡丹江紮實開展深調研、送政策、爭項目、促融資,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懮解難。制定出臺18條政策,在金融、穩崗、減負、保障生產和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支持。
從有力有序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到全力支持企業復產達產,再到保市場主體穩鏈強鏈,牡丹江打響『規上企業保衛戰』,讓企業凝聚信心更好發展。強化『駐企代表』服務,持續開展『千人進萬企』送政策活動,為企業落實『免減緩返補』政策資金39.4億元、爭取『穩企穩崗』貸款51.8億元,組織銀企對接發放貸款145億元,規上工業復工復產率迅速回昇,兩個月內產能恢復到同期水平。
超目標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我們卷包線去年10月底就實現正常運轉。』在牡丹江卷煙廠,技改負責人介紹說,『按照國內煙草行業最新、最先進的標准執行,我們在能源管理、環境管理和生產控制加工水平方面都有全面的突破。』
牡丹江卷煙廠提前投產,還有恆豐紙業年產2萬噸食品包裝紙、大自然地板、辰能生物質發電等50個項目竣工……2020年,牡丹江通過持續開展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冬季會戰』,落靠『六包』責任和『五保』措施,146個省市百大項目超額完成『四率』目標。
牡丹江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高質量發展的『蓄能器』,全市重點推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開復工項目89個,全年完成投資55億元,78個項目實現開復工。有22個工業項目列入省『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11個項目列入省『雙百工程』。
疫情防控期間,牡丹江創新開展『不見面招商』,穩控疫情後積極『走出去請進來』,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46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8.5%。
謀發展創新驅動激發新動能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如何化危為機謀發展?靠創新驅動,牡丹江給出了答案。
2020年,全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足用活創新激勵政策,持續完善創新生態。截至目前,恆豐紙業申報並獲批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恆舢雲互聯網平臺入選工信部企業上雲典型案例;仁和堂藥業與省綠色食品研究院簽訂產品研發合作協議,在猴頭菇、藍靛果兩個項目上開展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北純農產品等11戶企業被評為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鑫北方內防噴器壓力自動檢測設備獲批省首臺(套)產品,卷煙材料廠企業技術中心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百威啤酒被工信部確定為第五批綠色工廠。
新動能核心在『新』,關鍵在『動』。牡丹江在依托創新平臺培育高新產業的同時,深化廳市科技合作共商,與哈工大等18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政校合作共建牡丹江醫學院醫藥研發平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一年倍增,市經開區成為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寧安『響稻12』填補全市水稻育種空白;出臺優秀人纔購房政策,與清華大學、吉林大學等20所高校共建人纔工作站,新引進各類人纔2600餘名。
加力度構築營商環境新高地
2020年10月9日,牡丹江恆豐紙業年產2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正式投產,再現了2019年恆豐紙業年產5萬噸食品包裝紙項目創造的『當年立項、當年審批、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銷售』的『恆豐速度』。
『恆豐速度』的背後,是牡丹江矢志不移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全市上下做項目的『信息員』『聯絡員』『服務員』『戰斗員』,真誠為項目建設排懮解難。實施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部分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駐企代表兩個機制,市級領導和駐企代表主動深入企業,與企業面對面現場對接,確保主要企業、重點項目都由市級領導包幫聯系,關鍵環節、突出難題都由市級領導協調推動解決,有效杜絕了『中梗阻』、溝通協調不到位等問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切圍繞企業轉,不斷加大機制創新力度,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差評』制度,建成『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1754項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
更加高效、開放、公平的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2020年,牡丹江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平穩恢復態勢持續向好,為『十四五』時期繼續推進『工業立市』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