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6日訊 自貿試驗區是中國推動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的樞紐,是打通『雙循環』堵點、推動更大范圍改革開放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定位於『打造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承載著國家在我省的改革開放戰略和適應新發展格局的需要,發揮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促進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樞紐作用,對於全面落實中央關於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建成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樞紐作用的關鍵是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這不僅是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流動的有序程度、快慢及范圍將直接決定著雙循環的質量與效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可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深層本質是為新時代開掘經濟發展空間服務的戰略決策,自貿試驗區對經濟雙循環的樞紐作用,關鍵在於充分釋放資源重新配置的效應,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從靜態看,各國的要素稟賦影響生產力發展與貿易分工,從動態看,要素流動所引發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誘發區域空間關聯效應的強化,推動了地區合理分工,促進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在要素可以跨國流動的環境下,要素的集聚與培育能力是國家競爭優勢的核心。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樞紐作用的體現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發揮制度創新和高水平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先行先試進行制度創新,吸引國際生產要素流入,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擔當生產要素流動的樞紐,主要體現在『通』『暢』『達』三個方面。
『通』即生產要素順暢流動無阻滯。打通雙循環的斷點堵點,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促進生產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乾預對傳統要素流動的阻滯。
『暢』即生產要素高效流動有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激發要素循環的動力,釋放市場動能。
『達』即要素循環遍布經濟體。樞紐要四通八達,做到虛實結合、內外相輔、點面輻射,要素循環不僅要在實體經濟中,還要抓住數字經濟、虛擬平臺的新領域,著力深化產業結構調整,要做到國內循環國際循環有機結合,不但要發展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更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濟雙循環。
發揮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作用的路徑
服務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重塑競爭優勢,我們應該通過制度創新,掃清要素流動的障礙,立足省情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復制推廣制度創新的成果,自貿試驗區承載著制度創新的試驗作用,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所取得的成果不光在自貿試驗區內部發揮作用,還應該復制推廣到自貿試驗區之外。判斷制度創新的成果是否適合復制或者復制是否成功的標准就是是否有助於推動要素流動。一方面把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在推進要素流動制度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復制推廣到其他地區,另一方面提高吸收能力,吸納其他自貿試驗區的先進經驗。
第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帶動,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由效率為主向兼顧效率、安全轉變,空間布局由全球化向區域化、本土化和可控化轉變,原本以東部發達地區為主體『兩頭在外』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模式,將逐步轉變為以東中西互動、內外貿貫通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模式。我省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稟賦,承接價值鏈相應環節,構建區域性生產基地,促進東部地區高級要素向本地流動。此外,數字化平臺能擺脫物理時空的約束,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貫通,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有助於構建統一的全國市場,消除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打通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循環,對促進國內循環產生巨大的賦能作用。
第三,區域輻射合作,抓住自貿試驗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和輻射極的機會,構建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一兩小時』經濟圈,向南推動哈長城市群建設,向北推進哈爾濱與大慶、綏化一體化發展。以深圳哈爾濱產業園為試點,開展與其他創新片區、試驗區、示范區的合作,實現『帶土移植』,發展飛地經濟。通過通關一體化、多式聯運等形式,推動制度創新、資源和成果的共享,優化區域發展布局與資源空間配置,形成統籌發展,優勢互補,協調並進的新格局。
第四,打造高水平開放門戶,推動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個片區聯動發展,拓展對俄經貿投資合作,加快建設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的交通物流樞紐,出臺沿邊開放的便利化舉措,助力自貿試驗區企業開展對俄經貿業務,打造中俄產業合作、金融創新、人文交流合作中心。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