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9日訊 1月27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家住七臺河市茄子河區中心河村的黃敏就准時起床做飯、打掃衛生,給家裡老人換下床單被罩並清洗……忙碌聲中響起了女兒的電話。『我和你爸挺好的,你老弟放寒假在家很聽話,爺爺奶奶也很好不用惦記,響應號召,你過年就別回來了,除夕夜我們打視頻電話,咱這一大家來個「雲團圓」。』黃敏雖然嘴上勸說女兒把已經買好的回家票退掉,可心裡卻特別想念她。
黃敏的女兒文文在浙江省義烏市一家幼兒園工作,今年大學畢業後剛參加工作,一直沒回家。雖然黃敏也想在春節和女兒團聚,但她和家裡人都商量好,勸說女兒今年春節不要回家過年。
『好幾天纔接受自己不能回家過年的事實,回家的火車票早就買好了,還給弟弟買了不少玩具。牛年是我和奶奶的本命年,給奶奶准備的紅色新衣服也早都買好了,現在都得通過快遞寄回去了。』文文通過電話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不回家過年,想想一年沒見的家人和豐盛的年夜飯,還是悲傷了好一會兒。但她還是安慰媽媽說:『不用擔心我,單位同事大多也都就地過年,伙食好著呢,過年你們就等著收微信紅包吧!』黃敏准備包點餃子寄過去,被文文拒絕了,她說包餃子的技能她已經掌握了,自己能搞定。『那天我和孩子她爸還感嘆呢,女兒長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這次讓孩子不回家過年,也算提前體驗了一次女兒出嫁後的感覺。』黃敏笑著說。
『爸啊,您給我寄來的鰻魚我收到了,都放進冰箱裡凍上了。您和我媽這兩天身體都還好吧,沒啥事兒就別出門了。我上下班路上也會注意安全的,你們不用惦記我。等過了年,疫情形勢好轉了,我一定替我媽去看望姥姥……』
1月27日晚上,在國網七臺河供電公司上班的張志遠下班剛回到家,就急忙和遠在上海的父母視頻連線,互相叮囑盡量少出門,做好個人防護,又詢問著各自郵寄的年貨都收到沒有。視頻那端,兩位老人言語間滿是對兒子的牽掛。
張志遠的父親是上海知青,退休後就和老伴回到上海定居了,他們每年都會在11月份返回七臺河住幾個月,然後全家再去佳木斯看望張志遠95歲的姥姥,和老人一起過年。然而,今年元旦後,由於疫情原因,張志遠的父母最終改變行程退掉了機票,決定留在上海過年,他們還勸兒子也不要出遠門了。和父母商量後,張志遠把原本准備親自帶給姥姥的過年禮物通過快遞寄給姥姥,還買了20斤紅腸寄給了父母。就在他的年貨寄出時,遠在上海的父親也在准備給他的年貨。
『我爸知道我愛吃鰻魚,所以起了個大早去市場買的,這種海鰻平時買不著,只有過年時候纔有。』掛掉父母親的視頻電話,張志遠眼眶微微泛紅,他隨即一抹眼角笑道:『雖然今年不能和爸媽去姥姥家過年,但「年味」沒有減,親人間彼此的掛念沒有減,以後有的是時間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