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訊(記者 許諾 楊林川 張偉夫)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如何夯實文化強省根基,成了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新業態為文化經濟添動力
『我省在頂層設計、發展理念、區域特色、人纔政策等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省政協委員劉蕊建議,要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全面提昇文化大數據建設水平,提高數字文化產業內涵和技術含量。提昇優勢文化與先進科技的匹配應用,提高文化產品的數字創新水平和科技賦能水平。注重搭建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形成區域文化發展優勢。

劉蕊委員建議,應深度推進『文化+』、『互聯網+』戰略,鼓勵運用5G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自主性設備、數字影像、邊緣計算、沈浸式體驗、智慧空間等新技術手段,發揮『新基建』文化企業的作用,使文化企業成為創新基礎設施的重要建設者。重點發力全域旅游、智慧博物館、沈浸式文娛產業,促進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挖掘傳承龍江歷史文化 增強文化軟實力
省政協委員關健英委員表示,提昇中華文化影響力是建設文化強省、增強黑龍江文化軟實力、塑造龍江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們對優秀歷史文化的研究、宣傳推介不夠,體現龍江歷史文化特色的文旅產品少,尚未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關健英委員建議,要深入挖掘和保護傳承黑龍江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從頂層設計角度,把提昇黑龍江中華文化影響力作為文化強省重要內容。科學規劃、統籌推進中華文化的普查梳理、傳承保護、理論研究、國民教育、宣傳普及、旅游推介等工作,促進黑龍江省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落地實施。提煉黑龍江省中華文化標識性概念,宣傳推介黑龍江省中華文化獨特資源,打造黑龍江省中華文化的研究平臺、旅游線路、文創產品,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融合互動,從而全面提昇龍江人民的文化素養,增強龍江文化軟實力。
建好『三支隊伍』 為文化人纔『造血』『供血』
作為文化界別的委員,關健提出要建設好黑龍江省文化領域的領軍人纔、管理人纔和後備人纔『三支隊伍』。既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銀』,大刀闊斧地吸引人纔『南雁北飛』、『北雁歸巢』,也要在發展環境上給予廣闊空間。

關健委員建議,應打通文化大領域,利用『六個一批』等好政策,讓文化管理人纔能夠在政府、地方、企事業單位和高校之間流動起來,尤其對專業技術出身的乾部要給予特殊關注和培養。對於後備人纔培養,要對龍江文化藝術類高校和專業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特殊扶持,增強龍江文化人纔自我『造血』和『供血』能力,保障龍江文化事業和產業『血脈通暢』。